[发明专利]一种秸秆-淀粉改性合成低成本保坍型减水剂的产业化系统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30753.7 | 申请日: | 2019-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6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 发明(设计)人: | 章德玉;张惠琴;刘流;李志锋;司长代;张建斌;王鹏;刘岿;唐慧安;王小芳;刘新文;雷新有;吕玲玲;朱元成;郭峰;左国防;赵爱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水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51/00;C08F289/00;C08F220/06;C08F222/02;C08F228/02;C04B24/16;B01J19/18;B01J19/20;B01J4/00;B01J4/02;C04B103/30 |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赵立权 |
| 地址: | 741001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保坍型减水剂 淀粉改性 产业化 低成本 混凝土减水剂 秸秆 农作物秸秆 合成 保坍型 制备 不饱和聚醚大单体 预处理 接枝共聚改性 制备技术领域 产业化进程 季铵化改性 保坍性能 淀粉混合 功能单体 回收利用 节能高效 生物质基 羟甲基化 不饱和 磺化酯 减水率 小单体 水解 醚化 淀粉 拓展 | ||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减水剂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秸秆‑淀粉改性合成低成本保坍型减水剂的产业化系统及制备方法,通过对农作物秸秆原料的粉碎、水解预处理,并与普通淀粉混合进行氧化‑磺化酯化‑羟甲基化‑醚化‑季铵化改性后,再与不饱和聚醚大单体、不饱和小单体和保坍型功能单体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合成秸秆‑淀粉改性的保坍型混凝土减水剂,不仅保坍性能好,而且减水率较高,本发明的系统节能高效和易于产业化,通过本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低成本的生物质基保坍型减水剂产业化进程,为农作物秸秆的回收利用和普通淀粉的结合拓展了应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减水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淀粉改性合成低成本保坍型减水剂的产业化系统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伴随着制备混凝土外加剂的新一代高性能的石油基聚羧酸减水剂所需石化原料的日益匮乏,导致价格一路攀升的突出问题,制约了新一代高性能的聚羧酸减水剂的快速发展,使其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使得本具有比萘系、脂肪族系、氨基磺酸盐系、木质素系等减水剂的更高性能优势的聚羧酸减水剂不能在建筑行业的大力推广应用。国内外学者近几年开始研究低成本、高性能的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重要的混凝土外加剂,目前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这两种减水剂均存在很多不足,开发新的减水剂品种势在必行。同时,我国减水剂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提高性能、降低成本以及环境友好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包括萘系减水剂等一些工艺将会逐渐淘汰,而且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价格因素使得其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前景不容乐观。因此,研究和开发环境友好、性能达标而且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新型高效减水剂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根据减水剂性能和使用场合不同,又分为缓凝型、缓释型、保坍型、保坍型、抗泥抗盐型、综合性能型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及其生产技术人员对不同功能的减水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设计生产实践研究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有些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研制出适于生产生物质改性的保坍型混凝土减水剂的合成方法及其装置。
关于低成本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使用生物质基可再生原料作为降低聚羧酸减水剂的主要方法,目前报道的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单多糖等改性后在减水剂中的应用,对其改性方法主要有磺化、酯化、醚化、酰胺化等。
淀粉根据其用途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改性方法,其中磺化淀粉和醚化淀粉是在淀粉分子上引入磺酸基和羧甲基生成的产物,磺化淀粉和醚化淀粉用作减水剂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可行性和实践有效性,通过淀粉改性开发用作新型的高效减水剂并实现工业化,从而缓解当前我国减水剂应用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时为淀粉基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开辟全新的领域。但遗憾的是,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大多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大多未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农作物秸秆是未能充分利用的廉价生物质原料,包括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产农作物秸秆7 亿多吨,大部分仍被焚烧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国际上已将农作物秸秆利用作为21世纪发展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战略性产业,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主要侧重于化工和建筑材料的开发。目前农作物秸秆作为建筑材料应用研究是一个热点,但直接作为减水剂的原料的研究很少。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生物基大分子,分子中含有醚基、碳-碳双键、丙烯醇羟基、酚羟基、羰基、甲氧基、羧基、苯环等多种官能团和化学键,可进行醚化、酯化、磺化、酰胺化等接枝共聚和交联共聚反应,所得产品具有特殊性能。
随着环境保护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在追求建筑材料性能的同时还关心自身及环境的安全问题,这就急需探索合成方法,研究开发一种新的高效减水剂。秸秆生物基减水剂的出现,适应了国家政策及市场的需求,但是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未进入工程应用阶段。秸秆生物基减水剂具有较好的减水作用和缓凝、保坍作用,而且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本身无毒,可降解。具有较好的工业前景,但目前刚处于研究初步阶段,并未得到广泛应用。近两年,学者通过对秸秆进行改性,不断探索秸秆生物基减水剂的合成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水师范学院,未经天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07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