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气净化设备设计方法及其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7774.3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4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胡磬遥;黄成;鲁君;楼晟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高彦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净化 设备 设计 方法 及其 装置 系统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尾气净化设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用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用发动机在工况下的运行参数、及排放参数以确定其排气温度类型、及颗粒物排放污染程度类型;其中,所述排气温度类型依据工况温度占比情况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均衡型、低高温集中型、及高温型;
基于所述排气温度类型、颗粒物排放污染程度类型、发动机排量、及治理目标确定所述在用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用发动机所需的针对颗粒物的尾气净化设备的配置选择;针对颗粒物的尾气净化设备的配置选择为:不宜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催化型颗粒捕集器、及电加热+催化型颗粒捕集器中任意一种;和/或,基于所述排气温度类型、颗粒物排放污染程度类型、及发动机排量确定所述在用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用发动机所需的针对氮氧化物的尾气净化设备的配置选择;针对氮氧化物的尾气净化设备的配置选择为:不宜加装、钒基SCR系统、铜基SCR系统、及铁基SCR系统中任意一种;
基于所述配置选择、排气温度类型、及颗粒物排放污染程度类型确定所述在用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用发动机所需尾气净化设备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体积、长度、直径、孔密度、贵金属负载量、及贵金属配比、电加热器功率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净化设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包括:进气流量、进气温度、及进气湿度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排放参数包括:排气流量、排气温度、排气压力、氮氧化物浓度、及颗粒物浓度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净化设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排放污染程度类型依据所述氮氧化物浓度和/或所述颗粒物浓度分为:轻度污染型、中度污染性、及重度污染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净化设备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参数依据成本要求或工艺要求进行微调。
5.一种尾气净化设备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用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用发动机在工况下的运行参数、及排放参数以确定其排气温度类型、及颗粒物排放污染程度类型;其中,所述排气温度类型依据工况温度占比情况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均衡型、低高温集中型、及高温型;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排气温度类型、颗粒物排放污染程度类型、发动机排量、及治理目标确定所述在用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用发动机所需的针对颗粒物的尾气净化设备的配置选择;针对颗粒物的尾气净化设备的配置选择为:不宜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催化型颗粒捕集器、及电加热+催化型颗粒捕集器中任意一种;和/或,基于所述排气温度类型、颗粒物排放污染程度类型、及发动机排量确定所述在用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用发动机所需的针对氮氧化物的尾气净化设备的配置选择;所述在用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用发动机所需的针对氮氧化物的尾气净化设备的配置选择;针对氮氧化物的尾气净化设备的配置选择为:不宜加装、钒基SCR系统、铜基SCR系统、及铁基SCR系统中任意一种;基于所述配置选择、排气温度类型、及颗粒物排放污染程度类型确定所述在用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用发动机所需尾气净化设备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体积、长度、直径、孔密度、贵金属负载量、及贵金属配比、电加热器功率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6.一种尾气净化设备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通信器;
所述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尾气净化设备设计方法;所述通信器通信连接排气温度传感器、氮氧化物传感器、及颗粒物传感器。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尾气净化设备设计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777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