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多态性的人工模拟核酸分子信标与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7727.9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3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葛猛;潘世让;杜柏均;余倩;王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猛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总***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pear1 基因 rs12041331 多态性 人工 模拟 核酸 分子 信标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多态性的分型检测方法与试剂盒。本发明采用PEAR1基因特异性的引物SEQ1和SEQ2扩增PEAR1基因片段,同时在PEAR1基因特异性的引物界定的扩增区域内设计PEAR1基因特异性人工模拟核酸分子信标SEQ3‑FAM和SEQ4‑VIC。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基因特异性PCR结合人工模拟核酸分子信标判断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多态性的方法不仅准确率高,而且还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结果判读客观、闭管反应污染少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在临床中大规模开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多态性的分型检测方法与试剂盒。
背景技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从而产生血栓,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导致部分心肌无法正常运作或死亡。其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常常向左肩或下颌角蔓延,并伴有恶心和出汗。许多ACS患者会出现胸痛以外的症状,尤其是女性、老年患者和糖尿病患者。
目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最常用于治疗ACS患者的方案。尽管该方案在大多数患者中有效,但仍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已有的结果表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治疗反应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其中血小板内皮细胞聚集受体1(PEAR1)是与阿司匹林反应相关的基因。它编码1型膜蛋白,通过增强血小板αIIbβ3活化参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形成,并使血小板的聚集稳定。在PEAR1的遗传变异中,rs12041331(A/G)可以改变它的表达。与G携带者相比,A携带者的阿司匹林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显著降低,且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不受阿司匹林剂量的影响。因此,rs12041331(A/G)位点多态性的检测有助于针对不同的ACS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治疗方案。
目前,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方法主要有PCR-Sanger测序法、芯片杂交法、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等。这些方法虽然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基因多态性,但都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Sanger测序法步骤较多,需要PCR后处理,不仅操作繁琐,还易产生污染,并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芯片杂交法操作繁琐,其检测还依赖于昂贵的设备仪器,导致成本较高。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对仪器要求高,需要具有安装高分辨率软件、温度比较敏感的机器才能使用,临床推广存在困难。基于Taqman水解探针的荧光定量PCR,利用Taq酶的外切酶活性,切断探针产生荧光信号,由于Taqman探针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并不紧密靠近,导致荧光淬灭不彻底,存在背景荧光信号。此外,Taqman探针对于单碱基错配识别能力较差,极易生成非特异荧光信号,干扰结果判读,进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简便易行、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检测基因多态性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猛,未经葛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77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