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腹膜内修补用聚丙烯/茶多酚补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127128.7 申请日: 2019-02-20
公开(公告)号: CN111068124B 公开(公告)日: 2021-04-13
发明(设计)人: 王辉;吴丁财;杨清云;黄榕康;周铭洪;胡民辉;林燕欢;罗坚;过文泰;王怀明;杨梓锋;秦秀森;路婧;焦燕;吴小剑;兰平;汪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大学
主分类号: A61L31/04 分类号: A61L31/04;A61L31/08;A61L31/14;A61L31/16
代理公司: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代理人: 张柳;杨钊霞
地址: 510275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腹膜 修补 聚丙烯 茶多酚补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腹膜内修补用聚丙烯/茶多酚补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制备出的腹膜内修补用聚丙烯/茶多酚补片中聚丙烯具有良好的张力强度、耐化学物质侵蚀性,异物感轻,能够促进机体成纤维细胞长入,茶多酚价格低廉,生物安全性好,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亲水性及生物相容性,且性能安全,既可以防治植入材料的体内感染问题,又显著降低了由聚丙烯接触腹腔脏器所引起的肠粘连等并发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及医疗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腹膜内修补用聚丙烯/茶多酚补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自补片材料应用于疝修补术之后,腹壁疝的复发率明显下降,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也降低。无张力疝修补术已成为一种经典术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世界范围内每天有数百万计的外科补片应用于腹壁缺损的修补。传统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将补片材料置于腹膜外,不存在腹腔脏器安全性问题。随着医学的进步,目前腹腔镜腹膜内疝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已被证实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能够降低复发率以及切口感染率。该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创新发展,已逐渐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及认可。但是IPOM技术也对补片材料提出了新的挑战,补片材料必须为腹腔内修补用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防粘连补片。

临床上应用的腹腔内补片包括生物补片和合成补片,多数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制作工艺复杂。有研究发现生物补片虽然有较好的腹腔内防粘连效果,但仍然存在感染、补片移位及收缩的风险,相比合成补片强度不足,复发风险高;而合成补片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风险。

目前多数防粘连材料是基于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研发的,这正得益于聚丙烯的显著优良特性:张力强度高、耐化学物质侵蚀以及肉芽组织整合好。轻量、大网孔的PP材料具有异物感轻、促进机体成纤维细胞长入等优点,能很好的控制补片感染、移位的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单纯的PP补片进行腹腔内修补存在脏器粘连、肠梗阻、肠瘘以及窦道形成等风险。补片材料作为异物植入体内后,诱发慢性炎症反应可导致成纤维细胞聚集、粘连形成等。因此,生物相容性好的PP补片材料并不能用作防粘连补片。在2015年米兰召开的第一届世界疝外科年会上,基于PP材料的优良特性,PP材料的腹腔内应用作为热点问题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PP材料基础上复合防粘连材料以减少补片相关并发症是目前腹壁缺损修补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聚多巴胺是一种亲水性及生物相容性的大分子,可通过多巴胺氧化自聚在聚丙烯材料的表面,性质稳定。其作用机理来自于多巴胺的邻苯二酚与氨基官能团,该结构能与聚丙烯材料表面建立共价和非共价的相互作用,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稳定附着包覆在聚丙烯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聚多巴胺膜,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材料因此可以作为腹膜内修补的材料。但是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材料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有一定的生物效能,在体内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安全性,同时多巴胺原材料价格贵,成本较高。因此,需寻求一种性能优良、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防粘连补片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腹膜内修补用聚丙烯/茶多酚补片的制备方法,利用所述方法制得的补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优异的防粘连性和抗感染性,且价格低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膜内修补用聚丙烯/茶多酚补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腹膜内修补用聚丙烯/茶多酚补片的应用。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腹膜内修补用聚丙烯/茶多酚补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配制50-200mmol/L N,N-二羟乙基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并加入茶多酚,调节用量得到溶度为1.0-4.0mg/mL的茶多酚;

步骤(2):待茶多酚完全溶解后,往上述溶液中加入聚丙烯网片,10-40℃空气氛围下搅拌反应12-72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71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