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粗苯加氢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23756.8 | 申请日: | 2019-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8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芳;李茜倩;黄家敏;李晓鹏;余珍;任巍;徐春旺;张文霞;王晓南;胡卫杰;李鹏举;张保;霍斌;简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8/04 | 分类号: | B01J8/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45005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反应器 预加氢催化剂 粗苯加氢 进气管 预加氢 结焦 保护剂层 瓷球层 催化剂支架 罐体顶部 罐体内部 技术要点 密封隔板 竖直设置 集气管 上腔室 下腔室 预热器 预热 罐体 腔室 分隔 穿透 停车 体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粗苯加氢装置,属于粗苯加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预反应器效率低,其内预加氢催化剂层与瓷球层均易出现结焦状况,预加氢催化剂层的更换较为困难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进气管、预反应器罐体、催化剂支架和集气管,所述预反应器罐体顶部设有一根进气管,进气管竖直设置于预反应器罐体内,通过在进气管上安装预热器方便对气体进行预热,其次,密封隔板将预反应器罐体内部分隔为独立的腔室,分别进行粗苯加氢操作,效率高,方便气体由预加氢上腔室穿透预加氢保护剂层和预加氢催化剂层进入预加氢下腔室,延长了预加氢保护剂层与瓷球层结焦的周期,解决了因预加氢催化剂层结焦而造成频繁停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粗苯加氢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粗苯加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苯和甲苯以及二甲苯都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过程中的石油苯和炼焦行业中的焦化粗苯,焦化粗苯的精制工艺主要采用加氢精制法,在粗苯加氢生产工艺中,需要对反应器罐体内部通入氢气。但是,现有预反应器效率低,其内预加氢催化剂层与瓷球层均易出现结焦状况,预加氢催化剂层的更换较为困难的问题。
针对预反应过程缺乏必要的预加热装置,通入氢气时,氢气温度过低,会导致反应器罐体内部温度下降,造成温度不平衡,不利于生产温度控制;单一的催化剂层,降低了其生产效率,常出现因预加氢催化剂层结焦而造成频繁停车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粗苯加氢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苯加氢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粗苯加氢装置,包括进气管、预反应器罐体、催化剂支架和集气管,所述预反应器罐体顶部设有一根进气管,进气管竖直设置于预反应器罐体内,预反应器罐体内部设有若干密封隔板,密封隔板将预反应器罐体内部分隔为独立的腔室,预反应器罐体内部的每个独立腔室内均安装有一个催化剂支架,催化剂支架上设有若干嵌入槽,嵌入槽内铺设有预加氢催化剂层和预加氢保护剂层;
所述催化剂支架将预反应器罐体内独立的腔室分隔为预加氢上腔室和预加氢下腔室,预加氢上腔室内安装有布气支管,布气支管通过布气管接头与进气管相连通;预加氢下腔室内部设有集气管,集气管连接出气管接头,出气管接头连接出气支管,出气支管连接出气总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预热器,预热器连接在进气管上,预热器内部设有预热管,预热管内部均匀分布有若干预热孔,预热孔为贯通孔且与两端的进气管内部相连通,预热管外侧设有电加热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热管为铜质管制作而成,其上预热孔的数量至少为六个;预热管及电加热器的外部包裹有耐高温的保温面层,且预热器外部设有保温外壳。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自密封隔板上通孔内穿过,进气管底端连接有封堵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催化剂支架中部焊接有导套,进气管自导套内穿过,进气管与导套之间设有密封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预加氢保护剂层设置于预加氢催化剂层上方,两者均与嵌入槽的大小相吻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催化剂支架外侧设有转动环,转动环转动设置于导轨内,导轨呈环状且焊接在预反应器罐体内壁上,所述催化剂支架上侧的预反应器罐体上设有密封罐盖。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布气支管包括第一网筒、瓷球层、导气管和布气孔,所述导气管与布气管接头连通,导气管表面设有若干布气孔,导气管外侧设有第一网筒,第一网筒与导气管之间设置有瓷球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集气管外部设有第二网筒,集气管表面设有若干布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37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