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进样器、液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自动进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2882.1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3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鑫;黄思雨;丁继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4 | 分类号: | G01N3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23008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端口 液相色谱仪 自动进样器 进样装置 流通单元 移动单元 自动进样 密封件 下端口 腔体 体内 可移动地 相对移动 可刺穿 刺穿 进样 取样 伸入 移液 连通 驱动 加工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自动进样器、液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自动进样方法。其中,自动进样器包括:本体、进样装置和移动单元,所述本体包括多个流通单元,所述流通单元包括腔体、上端口、侧上端口和侧下端口,所述腔体与所述上端口、所述侧上端口和所述侧下端口连通,所述上端口处设有可刺穿的密封件;所述进样装置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方,且适于刺穿所述密封件并伸入所述腔体内,以便从所述腔体内取样;所述移动单元与所述本体和所述进样装置相连,且适于驱动所述本体和所述进样装置相对移动。该自动进样器与现有仪器配合,可以实现快速的移液进样,且具有便于加工、成本低,对现有仪器改动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仪器分析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自动进样器、液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自动进样方法。
背景技术
溶出仪-液相色谱仪联用系统(溶出液相联用系统)是一种将溶出仪中取出的样品用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的系统,包含一台溶出仪,一台取样泵,一台液相色谱仪。其中溶出仪负责溶出样品,取样泵负责将样品从溶出仪中取出,液相色谱仪负责检测样品。溶出液相联用系统需要满足全程自动的要求,即只需将待测药品手动放入溶出仪中,由仪器自动溶出、移液并在液相色谱仪中检测出结果。要实现全程自动,关键在于实现样品从取样泵自动转移到液相色谱仪的自动进样器的样品瓶中。
为实现溶出液相联用系统的全程自动工作,目前常见的设备包括日本岛津公司的流通瓶自动进样器和美国Waters公司的取样传输装置。岛津公司的流通瓶自动进样器包含多个独立的流通瓶,用于实现进液、出液和采样,但采样时只有进样针移动寻找流通瓶位置,导致采样时间较长,不利于溶出度检测。Waters公司使用了一种取样传输装置取代传统的取样泵,直接将样品注入自动进样器的样品瓶中。这种取样传输装置较为复杂,需要对自动进样器做出较大的改动。因而,现有的自动进样设备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自动进样器、液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自动进样方法。该自动进样器与现有仪器配合,可以实现快速的移液进样,且具有便于加工、成本低,对现有仪器改动小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进样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自动进样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多个流通单元,所述流通单元包括腔体、上端口、侧上端口和侧下端口,所述腔体与所述上端口、所述侧上端口和所述侧下端口连通,所述上端口处设有可刺穿的密封件;进样装置,所述进样装置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方,且适于刺穿所述密封件并伸入所述腔体内;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与所述本体和所述进样装置相连,且适于驱动所述本体和所述进样装置相对移动。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进样器与现有仪器配合,可简便高效地实现溶出仪对液相色谱仪的自动进样。具体的,溶出仪输出的待测样品可从自动进样器中流通单元的侧下端口进入流通单元腔体,由于上端口封闭,腔体充满后多余的待测样品可从侧上端口流出。进而进样装置可刺穿上端口处密封件,以便从腔体内吸取样品并供给至后续的检测。本发明的自动进样器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流通单元,通过利用移动单元控制本体与进样装置同时移动,使进样装置从不同的流通单元腔体中取样,可以简便高效地实现溶出仪对液相色谱仪的自动进样,现有设备无需较大改动即可与本发明的自动进样器适配。另外,本发明的自动进样器还具有便于加工、成本低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自动进样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流通单元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相连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流通单元通过对所述本体加工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通单元中进一步包括:上细孔和下细孔;所述侧上端口通过上细孔与所述腔体的侧部连通,所述侧下端口通过下细孔与所述腔体的底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28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