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耐高温、高压水汽密封N-K型端接电缆射频同轴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22757.0 | 申请日: | 2019-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4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灵;沙奔;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24/40 | 分类号: | H01R24/40;H01R13/52;H01R13/533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耐高温 高压 水汽 密封 端接 电缆 射频 同轴 连接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耐高温、高压水汽密封N‑K型端接电缆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外导体、内导体、介质体、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密封套和螺套,所述介质体和第一套筒均安装于所述外导体内,内导体与介质体相装配,第二套筒的一端套接在第一套筒上且与外导体过盈配合,密封套抵接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另一端,螺套与外导体螺纹锁紧,螺套压缩密封套。本发明第一U型环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一密封圈起到与N‑J型连接器的对接界面的防水功能;外导体的矩形法兰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通过挤压第二密封圈与安装面板贴合,起到连接器与安装面板之间的防水作用;能够在高温(200℃)、高压(10个大气压)水汽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高可靠的稳定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耐高温、高压水汽密封N-K型端接电缆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在无线电设备、电子仪器以及各种微波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装备、仪器等系统技术水平的提高,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射频同轴连接器在各类军、民用装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某些装备对射频同轴连接器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够在高温(200℃)、高压(10个大气压)水汽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高可靠的稳定性能。目前端接电缆同轴连接器常规使用环境要么常温高压水汽,要么高温常压水汽且温度上限在125℃,能够同时满足高温、高压水汽要求的使用公开案例几乎没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耐高温(200℃)、高压(10个大气压)水汽密封N-K型端接电缆射频同轴连接器,它应用于具有高温、高压水汽密封要求的装备中,用来实现射频信号的传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耐高温、高压水汽密封N-K型端接电缆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外导体、内导体、介质体、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密封套和螺套,所述介质体和第一套筒均安装于所述外导体内,所述内导体与所述介质体相装配,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一套筒上且与所述外导体过盈配合,所述密封套抵接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另一端,所述螺套与所述外导体螺纹锁紧,所述螺套压缩所述密封套。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新型耐高温、高压水汽密封N-K型端接电缆射频同轴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所述外导体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U型环槽,所述第一U型环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新型耐高温、高压水汽密封N-K型端接电缆射频同轴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所述外导体的外周面设置有矩形法兰,所述矩形法兰上设置有第二U型环槽,所述第二U型环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新型耐高温、高压水汽密封N-K型端接电缆射频同轴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所述内导体包括柱状本体、设于所述柱状本体一端的簧片以及设于所述柱状本体另一端的柱状连接部,所述柱状本体插入所述介质体内。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新型耐高温、高压水汽密封N-K型端接电缆射频同轴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所述柱状连接部沿轴向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柱状连接部的周面设置有第一送锡孔,所述第一送锡孔与所述连接孔相连通。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新型耐高温、高压水汽密封N-K型端接电缆射频同轴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所述介质体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制成。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新型耐高温、高压水汽密封N-K型端接电缆射频同轴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套筒本体和第一圆形法兰,所述第一套筒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送锡孔。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新型耐高温、高压水汽密封N-K型端接电缆射频同轴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周面设置有直纹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27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