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直接取能的10kV分线线损计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1344.0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6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学锋;郝洪民;孔祥清;吕东飞;于洋;刘文安;张宁;翟滢;刘顺华;马涛;姚树汾;戴月松;孙乾;赵增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2/10 | 分类号: | G01R22/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5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量装置 分线 取能 线损 绝缘支架装置 端口处 三段式 穿刺线夹 高压线路 智能终端 数据处理 电连接 电子PT 固定段 开口式 取样段 卡口 取样 铁芯 三位一体 电源 开口 测量 一体化 通讯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直接取能的10kV分线线损计量装置,用于解决方便对高压线路进行取样测量的技术问题。一种高压直接取能的10kV分线线损计量装置,包括电连接的“三段式U形绝缘支架装置”、“一体化电子PT、CT装置”和“集电源、通讯、数据处理三位一体的智能终端”三部分;三段式U形绝缘支架装置包括采用“U”结构形式连接的A相机构段、B相机构段和C相机构段,A相机构段和C相机构段为取样段,B相机构段作为固定段;A相机构段和C相机构段的上部端口处各装有一个开口式电子CT,B相机构段设有开口,A相机构段、B相机构段和C相机构段端口处分别设有卡口铁芯和穿刺线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10kV高压线路电能计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压直接取能的10kV分线线损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获取10kV架空线的电路情况,现有技术中的计量与测量普遍采用高供高计的传统模式:即电流互感器(CT)、电压互感器(PT)、低压电能表安装在一个整体计量箱中。基于这种工作原理的电能表,安装时需截断原来的线路进行取电,因此安装时必须停电安装,且存在体积大、质量重(达50kg以上)的弊端。另外,安装时间过长约为4小时,影响整条线路或者分支线路生产和居民客户用电;在加装时还需要额外的横担金具夹具等辅材,增加了工作的危险系数。此外,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具有接地端,而可能引起配网线的接地故障,由此造成供电企业承担浪费的电力、以及电力用户被迫停止生产而导致经济损失严重。此高压计量装置安装后很难拆卸,移动性差,不利于现有线路电能的计量。
这种模式下的高供高计传统计量模式且仅在变电站线路出口处和用户侧装设,不利于分线路开展线损计量和监测,更无法精确定位线路高损点,80%以上线路难以实现分线线损精益化管理。同时,该种模式下装设的高压电能表,无法监测高压客户用电情况,在用电客户在偷窃电时无法及时发现,造成国有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直接取能的10kV分线线损计量装置,用于解决方便对高压线路进行取样测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压直接取能的10kV分线线损计量装置,包括电连接的“三段式U形绝缘支架装置”、“一体化电子PT、CT装置”和“集电源、通讯、数据处理三位一体的智能终端”三部分;
三段式U形绝缘支架装置包括采用“U”结构形式连接的A相机构段、B相机构段和C相机构段,A相机构段和C相机构段为取样段,B相机构段作为固定段;A相机构段和C相机构段的上部端口处各装有一个开口式电子CT,B相机构段设有开口,A相机构段、B相机构段和C相机构段端口处分别设有卡口铁芯和穿刺线夹。
进一步的,所述的A相机构段和B相机构段,B相机构段和C相机构段的下端采用连接轴连接,并使用蝶形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CT上设有防雨檐。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线夹内侧设有双刀片。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线夹内侧装有密集穿刺针,以及胶垫防护;穿刺线夹的一侧设有穿刺摇孔。
进一步的,所述A相机构段、B相机构段和C相机构段的外侧均设有高压专用绝缘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线夹内侧装有胶垫防护。
发明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发明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U型结构设计,可以满足相间线距630~1240mm,线径50~240mm2水平、三角、垂排等各种10kV配网导线排列方式的架空线路,适用范围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1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