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木耳采摘夹拾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8908.5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7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于淼;于汇;俞轶钻;赵梓霖;孙强;于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恩成 |
主分类号: | A01G18/70 | 分类号: | A01G18/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200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黑木耳 采摘 夹拾器 | ||
本发明的黑木耳采摘夹拾器的技术方案是:由机架、电机和多组夹头组成,机架可放置、固定和带动菌棒旋转;采摘夹拾器由多组夹头组成,每组夹头相对旋转;采摘夹拾器和菌棒平行,当菌棒转动时逆菌棒转动方向和木耳耳片相遇,夹拾器的夹头夹住耳片,把耳片从菌棒上摘取下来。本发明: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通过调整夹拾器和菌棒接触距离和角度,达到木耳采大留小的目的,木耳耳片不易破损、采摘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木耳种植生产领域,特别涉及黑木耳采摘设备上的黑木耳采摘夹拾器。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CN201720305450.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木耳采摘机》;专利号为CN201720189046.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电动凸轮木耳采摘机》;专利号为CN201720790285.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黑木耳采摘装置及黑木耳自动采摘机》;这些专利技术方案存在一个共同缺点:工作原理是黑木耳菌棒旋转,通过滚刷或档板和木耳耳片接触,把黑木耳耳片“刮碰”下来,极易把小的木耳耳芽碰下来,造成减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木耳采摘机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木耳采摘夹拾装置,其最大特点是设计一种仿人工手,把木耳耳片从菌棒上“揪”下来的采摘夹拾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黑木耳采摘夹拾器,由多组夹头组成,每组夹头相对旋转;采摘夹拾器和菌棒平行,当菌棒转动时,采摘夹拾器逆菌棒转动方向和木耳耳片相遇,夹拾器的夹头夹住耳片,把耳片从菌棒上摘取下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通过调整夹拾器和菌棒接触间距和角度,达到木耳采大留小的目的,木耳耳片不易破损,采摘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组夹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操作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夹拾组的主动夹头1、从动夹头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6,通过主动光轴4、从动光轴5串连固定,各齿轮相互啮合,设置在固定架10上;动力通过链轮9输入到主动光轴4上,主动光轴4上的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6啮合做相对转动,带动主动夹头1和从动夹头2做相应运动;从动光轴5上装有万向节7,可以调整主动夹头1和从动夹头2之间的间隙;弹簧片8压紧从动光轴5上,使从动夹头2和主动夹头1形成一定的夹持力,把木耳片从菌棒上摘取下来。
请参阅图2所示,若干夹拾组齿轮啮合连接,中间一组,一根光轴加长,安装链轮;动力带动链轮旋转,该光轴上的齿轮旋转,所有齿轮都会旋转起来,带动夹头分组同向夹拾木耳。
请参阅图3所示,菌棒轴向和夹拾器平行,菌棒朝夹拾器位置方向旋转;夹拾器和菌棒保持一定间距,并形成一定夹角,做多组同向旋转,夹取黑木耳耳片;通过调整夹拾器和菌棒的间距、角度,可满足黑木耳采大留小的采摘需求。
本发明黑木耳采摘夹拾器的技术方案
采摘夹拾器由多组夹头组成,每组夹头相对旋转;采摘夹拾器和菌棒平行,当菌棒转动时采摘夹拾器逆菌棒转动方向和木耳耳片相遇,夹拾器的夹头夹住耳片,把耳片从菌棒上摘取下来;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生产成本低;可通过调整夹拾器和菌棒接触距离和角度,达到木耳采大留小的目的;木耳耳片不易破损、采摘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恩成,未经于恩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89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