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屏模组、电子设备及指纹图像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14630.4 | 申请日: | 201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6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林进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屏 模组 电子设备 指纹 图像 处理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屏模组、电子设备及指纹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模组和设置于显示屏模组第一预设区域的屏下指纹传感器;显示屏模组设置有偏振膜;偏振膜用于过滤通过的手指指纹的波谷区域反射和/或折射的第一光线,保留通过的手指指纹的波峰区域反射和/或折射的第二光线,其中,第一光线为所述手指指纹的反射和/或折射光线中相对于偏振膜的入射角小于预设角度的光线,第二光线为所述手指指纹的反射和/或折射光线中相对于偏振膜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角度的光线。本申请实施例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采集指纹的处理速度率和指纹识别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模组、电子设备及指纹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指纹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能够支持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大多数电子设备使用光学摄像头方案,以光学摄像头为基础进行图像采集的情况下,难以解决高光情况下成像的高曝光问题,且干手指的手指指纹进行成像的时候,由于手指沟壑的差度变小导致成像后得到的指纹图像中波峰和波谷不明显,同时二维平面假手指在进行拍照欺骗后可以成功欺骗摄像头拍摄到指纹图像从而导致得到的指纹图像存在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模组、电子设备及指纹图像处理方法,以期提高电子设备采集指纹的处理速度率和指纹识别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屏下指纹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显示屏模组和设置于所述显示屏模组第一预设区域的屏下指纹传感器;所述显示屏模组设置有偏振膜;
所述偏振膜用于过滤通过的手指指纹的波谷区域反射和/或折射的第一光线,保留通过的所述手指指纹的波峰区域反射和/或折射的第二光线,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为所述手指指纹的反射和/或折射光线中相对于所述偏振膜的入射角小于预设角度的光线,所述第二光线为所述手指指纹的反射和/或折射光线中相对于所述偏振膜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角度的光线,所述手指指纹的反射和/或折射光线为所述显示屏模组的发射光线和/或环境光线经所述手指指纹反射和/或折射的光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模组和设置于所述显示屏模组第一预设区域的屏下指纹传感器;所述显示屏模组设置有偏振膜;
所述偏振膜用于过滤通过的手指指纹的波谷区域反射和/或折射的第一光线,保留通过的所述手指指纹的波峰区域反射和/或折射的第二光线,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为所述手指指纹的反射和/或折射光线中相对于所述偏振膜的入射角小于预设角度的光线,所述第二光线为所述手指指纹的反射和/或折射光线中相对于所述偏振膜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角度的光线,所述手指指纹的反射和/或折射光线为所述显示屏模组的发射光线和/或环境光线经所述手指指纹反射和/或折射的光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显示屏模组和设置于所述显示屏模组第一预设区域的屏下指纹传感器,所述显示屏模组设置有偏振膜;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指纹采集指令时,点亮所述显示屏模组的第二预设区域,所述第二预设区域为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关联的圆环显示区域;
启用所述屏下指纹传感器,其中,所述手指指纹的波谷区域反射和/或折射的第一光线被所述偏振膜过滤,所述手指指纹的波峰区域反射和/或折射的第二光线被所述偏振膜保留,所述第一光线为所述手指指纹的反射和/或折射光线中相对于所述偏振膜的入射角小于预设角度的光线,所述第二光线为所述手指指纹的反射和/或折射光线中相对于所述偏振膜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角度的光线,所述手指指纹的反射和/或折射光线为所述显示屏模组的发射光线和/或环境光线经所述手指指纹反射和/或折射的光线;
通过所述屏下指纹传感器采集所述第二光线,处理后得到指纹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46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杂驾驶场景下的车道线检测方法
- 下一篇:指纹录入方法及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