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取土壤中烃类物质的装置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14616.4 | 申请日: | 2019-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2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宁丽荣;荣发准;卢丽;顾磊;杨帆;高俊阳;王国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取 土壤 中烃类 物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取土壤中烃类物质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具有出液口;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内部的过滤网组件,所述过滤网组件的外缘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贴合,并且所述过滤网组件位于所述出液口的下方。由于本发明的提取土壤中烃类物质的装置具有过滤网组件,因此,在收集提取后的有机溶剂时,能够阻止土壤伴随着提取后的有机溶剂流出,从而为准确测量土壤中烃类物质,如稠环芳烃提供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取土壤中烃类物质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基础理论认为,油气藏中的烃类物质是通过以近似垂直渗漏的方式运移至油气藏上方的地表土壤中,这样就导致某些烃类物质,尤其是稠环芳烃,会留存在油气藏上方的地表土壤中。基于此理论,油气化学勘探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检测油气藏上方的地表土壤中烃类物质,特别是稠环芳烃,预测该油气藏的油气产量和油气品质。
在对油气藏上方的地表土壤中烃类物质进行检测之前,需要将烃类物质从地表土壤中提取出来。
目前,利用《GB/T 29173-2012油气地球化学勘探试样测定方法》中记载的方法提取地表土壤中烃类物质。该方法的大致过程为,将含有烃类物质的土壤样品放入提取土壤中烃类物质的装置内,向该装置的装置本体中加入有机溶剂,经过一定时间的固液提取,土壤中的烃类物质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从该装置本体的出液口收集提取后的有机溶剂,即获得含有烃类物质的有机溶剂,具体地,将粒径小于或等于0.176mm的土壤样品放入6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有机试剂,振荡20min,静置24h,取上清萃取液(提取后的有机溶剂)测定。发明人发现,在收集提取后的有机溶剂的过程中,通常土壤会伴随着提取后的有机溶剂流出,从而导致不能够准确测量土壤中烃类物质。
公开号为CN10781715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机样品前处理的全自动快速萃取装置及其方法。其中全自动快速萃取装置包括三轴移动模块、三轴移动模块包括底座、快速溶剂萃取模块、加热浓缩模块和浓缩定容模块,固相萃取模块、样品接受模块、注射泵模块和控制箱模块。该装置固相萃取模块包括一SPE支架,该SPE支架上设有固相萃取柱。该固相萃取柱并不适用于土壤中烃类物质的提取。
公开号为CN20160029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萃取装置。该萃取装置包括基座和设置于基座上方的容器,容器底部设置有由基座体内的动力机构驱动的转子,转子上侧连接有斜置于容器体内的用于容纳萃取溶剂的中空纤维溶剂棒。中空纤维溶剂棒为两端密封的中空纤维,其内包裹有有机萃取的溶剂。动力机构为磁力搅拌器。中空纤维膜溶剂棒通过塑料连接管与转子相连,利用转子在磁力搅拌器中的旋转,带动溶剂棒在溶液中的萃取,能克服某些萃取溶剂,一般为有机溶剂的比重小于水,使中空纤维溶剂棒在磁力搅拌装置及转子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地萃取样品基质中的带分析物。该萃取装置虽然可以应用于土壤中烃类物质的提取,但是不能解决如何使提取后的有机溶剂中不含土壤样品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取土壤中烃类物质的装置,在收集提取后的有机溶剂的过程中,能够阻止土壤伴随着提取后的有机溶剂流出,从而为准确测量土壤中烃类物质提供保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提取土壤中烃类物质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具有出液口;
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内部的过滤网组件,所述过滤网组件的外缘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贴合,并且所述过滤网组件位于所述出液口的下方。
具体地,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过滤网以及外框,所述外框围合在所述过滤网的外缘上,并且所述外框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贴合。
更具体地,所述过滤网的个数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过滤网上下堆叠排布。
更具体地,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小于或等于7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4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状态配置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具有微针感测单元的指纹识别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