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进气流速的并联式多旋风子除尘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11968.4 | 申请日: | 2019-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2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汤友志;周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浩明 |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B04C5/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3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进 流速 并联 旋风 除尘器 | ||
一种可调进气流速的并联式多旋风子除尘器,属除尘设备技术领域;进气总管、排气总管分别固接在箱壳的进、出口端;总灰斗固接在箱壳的下部;数个旋风子相互平行地固接在箱壳内,构成数行数列的阵式排列;每二列旋风子之间以一隔板分开;在旋风子阵进口的前方的进气总管中,安装着可调各列旋风子气的开关阀机构,决定处于除尘工作的旋风子列数,以保证不同总进气流量时,该些旋风子能尽量稳定地工作在高效的设计状态。旋风子中引入了筛网、反射锥体、二个迷宫式的粉尘下行通道、中心体和圆锥台形排气管等专利技术,从6个方面大幅提高各种粒径粉尘的除尘效率。
1.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并联式旋风除尘器。
2.背景技术:
旋风除尘器作为一种常用的气、固分离装备之一,由于成本低、分离效率高、结构简 单、压降适中、无运动部件、耐高温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和环境保护与治理等行业。现代的单个旋风除尘器已经能够做到对于8-10μm及以上的颗粒,有极高的的除尘 效率,对于5μm及以上的颗粒,有较好的除尘效率,但对于5μm以下的颗粒,分离效率 低,使旋风除尘器无法应用于超细粉尘的除尘场合。
为了提高5μm以下的粉尘的分离效率,人们采用多级除尘器串联,以提高其综合效率, 或者采用多个旋风子并联的结构,以减小每个旋风子的旋转半经,增加颗粒物的离心力, 从而达到提高除尘效率的目的。虽然一百多年来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提高其效率,但是,至 今为止,旋风除尘器仍然存在如下二大缺陷:
(1)无论是单个还是多个组合的旋风除尘器,都是针对特定的气体流量、温度、气体和粉尘密 度、湿度等工况设计的,尤其是气体流量,而实际上,真正气体流量恒定不变的场合极少, 大都是气体流量经常变化的场合。如此,就造成在某个特定工况时,除尘效率高,而在 其余工况不是效率降低,就是压力损失大增。
(2)每个旋风子仍然存在原理性的效率低下现象。
A.部分外旋流气体被直接吸入排气管,使排气中的粉尘量增加。由于排气管吸入口的有效截 面积小于其下方内旋流的有效截面积,因此,在排气管吸入口端产生节流效应,气体进入 排气管吸入口后加速,造成吸入口附近压力下降,靠近吸入口的部分外旋流气体就被直接 吸入排气管。
B.分离到壁面的粉尘重新被卷入到外旋流中,使排出的粉尘量增加。由于分离到壁面的粉尘 速度比较小,若碰到筒壁不光滑处,粉尘会重新被卷入到外旋流中,降低除尘效果。这种 湍流对分离5μm以下的颗粒尤为不利。
C.灰斗中粉尘被重新卷入到内旋流中,使排出的粉尘量增加20~30%。如果设计不合理,使 得外旋流进入了灰斗,就会搅动灰斗中的粉尘尤其是细粉尘重新进入旋流中;或者,灰斗 密封不严,在内旋流高速向上的轴向速度下,使底部产生大负压的情形,大气从灰斗漏缝 中进入灰斗,将粉尘重新卷入到内旋流气体中。
D.内旋流中央的粉尘无法分离,被直接排出。内旋流中一定半经之内的粉尘,由于向心力大 于离心力,无法被甩入外旋流中,而只能始终停留在内旋流中央,直至排出。
3.本专利目的:
发明一种在不同的气体流量场合除尘效率均极高的并联式多旋风子除尘器和高效率的 旋风子。
4.本专利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进气流速的并联式多旋风子除尘器,包括进气总管5、可调各列旋风子气 的开关阀机构、箱壳3、数个旋风子4、数个隔板9、排气总管6和总灰斗2;进气总管5、 排气总管6分别固接在箱壳3的进、出口端;总灰斗2固接在箱壳3的下部;数个旋风子 4相互平行地固接在箱壳3内,构成数行数列的阵式排列;沿进气总管5中的气流方向看,每 二列旋风子之间以一隔板分开,将每列旋风子的进气气流与相邻列之独立;在旋风子阵进 口的前方的进气总管5中,安装着可调各列旋风子气的开关阀机构;总灰斗2的排尘口 安装着一个排尘开关阀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浩明,未经周浩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19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装置
- 下一篇:全钢结构房的置物腰带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