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侧向推进器管隧水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09489.9 | 申请日: | 2019-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6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富勋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H5/14 | 分类号: | B63H5/14;B63H5/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愉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6 | 代理人: | 谢小军 |
| 地址: | 200129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侧向 推进器 水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侧向推进器管隧水密装置,设置在具有管隧式侧向推进器的船舶上,所述水密装置包括水密门、启闭执行机构、动力站和控制系统,所述水密门通过铰接式连接设置在管隧两侧端口,所述启闭执行机构通过连接管隧壁和水密门以执行操作水密门启闭的动作,所述动力站连接启闭执行机构以驱动启闭执行机构,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动力站的启动和停止以及收发与处理信号,所述水密门可通过启闭执行机构固定在管隧端面上且与管隧端面实现水密性结合,所述管隧底部设有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管隧顶部设有检修孔及水密检修孔盖,所述检修孔及水密检修孔盖与侧向推进器机舱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侧向推进器管隧水密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航行技术中,为了减小船舶直航时的阻力,可以采用在船舶侧推隧道两端加设侧推管隧封盖的技术。而因为现有的侧推管隧封盖技术费效比不高、性能单一、故障率较高以及执行机构占用空间较大无法布置的原因,多数船舶仍不愿意装备侧推管隧封盖。同时在现有的侧推管隧封盖技术中,轴设的栅板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如专利中国CN201120036732.8,CN201420449272.5。其中,所述栅板通过动力轴设置在隧道口,所述动力轴穿过隧道壁进入船舱中并与动力装置相配合。动力轴与隧道壁之间采用水密连接。然而,该技术常见的一种困扰是,这种侧推管隧封盖技术因为大部分叶片开启后均占用了管隧内部空间、加上其转轴和连杆式启闭机构也均安装在管隧内部,因此在船底剖面线形角度较大从而造成管隧较短的高速远洋运输船舶(例如集装箱班轮等)的侧向推进器管隧中无法进行安装运行。另一种困扰是,由于现有侧推管隧封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不够先进,加上多个叶片组成的栅板结构复杂,单个零部件数量众多,而侧推管隧封盖又是长期浸没在水线以下目视不可见的设备,使得侧推管隧封盖在使用中经常发生设备故障时无法应急排除也无法确认其确切状态,导致整个栅板系统无法运行进而使得侧向推进器无法使用。还有一种困扰是,栅板式封盖为透水结构,无法排干侧推管隧内的海水,检修人员无法在船舶停靠在水上的时候进入侧推管隧对侧向推进器进行检修,因此若要检修侧向推进器则仍然需要使得船舶停航并进入干船坞,由此造成了营运损失并额外支付大额的干船坞费用。另一种常见的困扰是,就是栅板形式的侧推管隧封盖仍然是透水的,船舶航行时海水在栅板缝隙中的流动冲击仍然会对船舶造成一定的阻力,其节能减排的效果并未达到最佳,由此附带的另一种常见困扰是,管隧内长期存在的海水,增加了船舶首部的重力,使得船首下压,也增加了一定的船舶航行阻力。由此附带的另一种常见困扰是,栅板式封盖的动力轴虽然与隧道壁之间采用了水密连接件,但仍属于运动状态的转轴密封(即轴封),在密封失效时海水仍然会渗漏至船舶舱内造成船舱进水的危险。此外,船舶的水线以下结构上往往会滋生附着性的海洋生物(包括藻类与贝类),而透水的栅板型侧推管隧封盖由于采用扭力较小的转轴推动方式运行,而且转轴数量众多,因此在栅板的内外侧及转轴等部位滋生了海洋生物之后,由于扭力较小而时常会将转轴卡死,造成管隧封盖叶片无法开启/关闭或无法完全开启/关闭的严重问题。
还有一种目前尚未投入过实际使用的水密盖板形式,例如专利中国
发明内容
鉴于目前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侧向推进器管隧水密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富勋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富勋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94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