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离散型工作站的生产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08394.5 | 申请日: | 2019-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8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胡峥楠;殷方雷;李志光;冯波;张荣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张阳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离散 工作站 生产 控制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离散型工作站的生产方法、系统及装置,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工作站、夹具库和物料库;夹具库用于存储工装夹具;物料库用于存储生产所需的零件;工装夹具与零件分别设置有识别RFID标签;工作站包括RFID读写器;工作站用于当工装夹具或零件运输至工作站时,控制RFID读写器识别工装夹具或零件的RFID标签;工作站还用于判断工装夹具或零件的RFID标签存储的信息是否与当前生产计划匹配,当匹配时,执行当前生产计划。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各标准工作站、夹具库、零件库各独立信息传递和协同生产,有效缩短汽车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离散型工作站的生产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许多汽车生产商都在积极研究探索跨平台多车型柔性混线生产的技术,但绝大部分还是通过空间的扩展,线体内增加不同车型夹具,不能真正脱离流水线式生产模式。库卡矩阵式离散型标准工作站生产模式,则是突破已有的流水线式生产模式,是一种全新的高柔性生产模式,通过建立离散型标准工作站,将通用设备和专有工装分离,通过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实现各工作站的工装夹具切换和工作站间的物料传输。
由于汽车产品的多样化,要求多平台多车型混线生产,工作站需要频繁地进行工装夹具切换;离散型工作站的特性需求高柔性化输送系统,实现工作站间的物料传输。这样各汽车车身线体制造商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在同等级别的品牌下,做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尽可能准确的实现各标准工作站、夹具库、零件库各独立信息传递,实现各系统的协同生产。
基于自动化线离散型工作站生产模式,通用设备和专有工装分离,形成独立的工作站、夹具库和物料库系统。各系统根据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下达的生产计划、夹具调度及物料投放计划,独立完成工作。但各系统之间又是紧密相连,均在工作站内汇集生产,当出现各系统工作不协调时,会出现工装设备损坏以及导致停止生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离散型工作站的生产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实现各标准工作站、夹具库、零件库各独立信息传递,以及各系统间的协同生产,可以缩短汽车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离散型工作站的生产系统,包括:工作站、夹具库和物料库;夹具库用于存储工装夹具;物料库用于存储生产所需的零件;工装夹具与零件分别设置有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工作站包括RFID读写器;工作站用于当工装夹具或零件运输至工作站时,控制RFID读写器识别工装夹具或零件的RFID标签;工作站还用于判断工装夹具或零件的RFID标签存储的信息是否与当前生产计划匹配,当匹配时,执行当前生产计划。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工作站还用于控制RFID读写器向滑橇的RFID标签写入状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工作站还用于在滑橇到达时,读取滑橇的RFID标签存储的状态信息,并判断状态信息是否与当前生产计划匹配,当匹配时,执行当前生产计划。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之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RFID读写器包括高频RFID读写器和超高频RFID读写器;高频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工装夹具的RFID标签;超高频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零件的RFID标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83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