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线的虚拟验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08306.1 | 申请日: | 2019-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7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丁华;李志光;金伟华;张尧;胡俊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张阳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信息 装置及电子设备 生产线模型 验证 车身 虚拟 数据建立 现场设备 虚拟数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线的虚拟验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的车身数据;根据获取的车身数据建立生产线模型,并根据生产线模型得到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获取按照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进行布置的生产线的实际三维信息;验证生产线的实际三维信息和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的一致性。本发明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虚拟数据和现场设备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线的虚拟验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制造业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增长。汽车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打造数字化工厂成为当前趋势,但是实现数字化工厂需要软件支持,局部仿真和虚拟调试无法整合整个数据链,不能将仿真环境的数据应用到现场设备中,同时也无法系统性消除设备在现场安装时产生的误差,虚拟数据和现实设备的一致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线的虚拟验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改善现有技术中虚拟数据和现实设备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线的虚拟验证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的车身数据;根据车身数据建立生产线模型,并根据生产线模型得到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获取按照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进行布置的生产线的实际三维信息;验证生产线的实际三维信息和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的一致性。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车身数据建立生产线模型,并根据生产线模型得到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的步骤,包括:根据车身数据建立生产线所包括的各个生产线设备的仿真模型;其中,生产线设备至少包括工装夹具;根据各个生产线设备的仿真模型,按照预设规划方式生成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其中,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包括生产线设备的3D布局、生产线设备的工艺规划、生产线整体物流信息和生产线部分物流信息中的多种。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获取按照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进行布置的生产线的实际三维信息的步骤,包括:通过点云技术获取按照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进行布置的生产线的实际三维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通过点云技术获取按照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进行布置的生产线的实际三维信息的步骤,包括: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按照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进行布置的生产线所包括的各个生产线设备的几何信息;采用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各个生产线设备的纹理信息;根据几何信息和纹理信息,生成生产线的实际三维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按照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布置生产线的过程包括:按照预设的坐标系参考靶点,采用三坐标测量仪建立车间坐标系;通过激光划线方式,根据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确定生产线所包括的各个生产线设备的现场位置;根据各个生产线设备的现场位置布置生产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产线的虚拟验证装置,该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的车身数据;理论三维信息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车身数据建立生产线模型,并根据生产线模型得到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实际三维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按照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进行布置的生产线的实际三维信息;验证模块,用于验证生产线的实际三维信息和生产线现场信息的一致性。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实际三维信息获取模块,包括:几何信息获取单元,用于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按照生产线的理论三维信息进行布置的生产线所包括的各个生产线设备的几何信息;纹理信息获取单元,用于采用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各个生产线设备的纹理信息;实际三维信息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几何信息和纹理信息,生成生产线的实际三维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83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GV自主调度系统和AGV自主调度方法
- 下一篇:智能物流系统及车间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