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像远端容纳组件及具有其的喉罩主体、喉罩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06487.4 | 申请日: | 201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4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庆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李强;张颖玲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像 远端 容纳 组件 具有 主体 喉罩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视像远端容纳组件及具有其的喉罩主体、喉罩,视像远端容纳组件包括第一软管以及视窗件,所述第一软管用于容纳所述喉罩的视像管的远端,所述第一波纹段的内壁为平滑结构,所述第一软管包括第一波纹段以及沿所述第一波纹段的长度方向沿伸的第一筋条,所述第一筋条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波纹段的波谷处对应的厚度;所述视窗件由透光材质制成,所述第一软管的远端端部由所述视窗件封闭。由于波谷的厚度相对较薄,能够使得第一软管具有很好的柔韧性,能够跟随视像管同步弯曲和复位,第一筋条和波峰的厚度设计同时也增加了第一软管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像远端容纳组件及具有其的喉罩主体、喉罩。
背景技术
喉罩作为一种声门上通气装置,属于人工呼吸道,自1983年被发明后,因其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损伤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喉罩是一种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的人工气道装置,既可以让患者保持自主呼吸,亦可实施正压通气。
没有带可视化功能的喉罩一般盲插置入患者体内,由于操作时不能窥及咽喉部细节,操作人员只能凭手感、经验盲插。盲插很有可能导致喉罩放置不准确,位置的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后续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不能有效隔离呼吸道和消化道,造成喉罩密封不全,漏气,患者胃胀气、返流、甚至误吸;位置的不准确也增大了手术中喉罩移动的可能性。此外,盲插也会增大选用型号不恰当喉罩的几率。当出现上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时,操作人员不得不重新调整喉罩角度或者多次反复插入,如此可能会延长操作时间,耽误危重患者的抢救。且多次试插也可能造成患者口腔粘液增多,操作难度随之加大。再者,反复操作容易造成患者咽腔损伤出血,心血管反应大,增加手术风险等。
为了确保喉罩置入位置的准确性,操作人员常通过各种间接手段检查,如观察胸部起伏、肺部顺应性、听诊是否有漏气声、观察颈部隆起、监测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张口观察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各种间接检查手段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其间接方式本身存在固有局限性,存在误判的风险,因此,必要时需直接使用可视软镜检查。而直接使用可视软镜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可视软镜本身是重复使用器械,并且直接接触患者内部组织,所以需进行严格消毒,且严格消毒需要一定时间,消毒的操作流程相对较多,消毒成本相对会增加,并且对视像管本身的防浸泡性能要求也高,再者在消毒期间,医务人员不得不准备备用器械,客观上也增加了使用成本,即便如此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风险;其次,可视软镜成本相对较高,不属于可随意获取的备用器械,如在进行一些紧急气道处理时或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里可能缺乏可视软镜;再次,可视软镜主要应用于喉罩插入后的检查或者引导气管插管通过喉罩进入声门,而不是在喉罩置入过程中实现全程可视,因此其难以有效减少喉罩的反复插入。
鉴于此,实现喉罩自身的可视功能显得很有必要,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视频喉罩设计。
公开号为CN205814822U,名称为“可视插管喉罩”的发明专利中,图像传感器设置于喉罩气管内,线缆等沿喉罩气管内壁设置,图像传感器出口与气管远端出口平齐,线缆近端留有端口可连接显示屏及电源。此设计使得图像传感器只能预先固定地埋入喉罩内,使得图像传感器以及线缆等部件难以取出再用于其他喉罩,因此造成该喉罩的应用成本较高;并且,当病人会厌下垂时,会厌可能将图像传感器遮挡,导致无法获取完整的声门图像或完全无法获取声门图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通过无数次试验,设计出了一种视像管不与病人内部组织直接接触且视像管远端能够弯曲的喉罩(该设计未公开),通过一种软管结构封闭视像管的远端,视像管的远端弯曲时带动软管结构跟随弯曲,通过视像管的远端的适度弯曲可以获得较好的视野,也可以绕开会厌或拨开会厌。但该设计方案对软管结构的结构强度和厚度提出了较为严苛的制造要求,既需要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以满足质量可靠性,又需要厚度较薄,以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兼顾结构强度和弯曲性能的视像远端容纳组件、及具有其的喉罩主体、喉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庆,未经李大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64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磨刀器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式地下埋管支承系统及其施工与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