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身横截面积大小可变的低噪声多用途超声速飞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6067.6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5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杨福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福顺 |
主分类号: | B64C30/00 | 分类号: | B64C30/00;B64C39/12;B64C1/06;B64C1/40;B64C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5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速飞行 机身横截面 飞机 降落伞 亚音速飞行 爆炸气体 大小可变 动力装置 机身结构 可用空间 空气动力 推进装置 装配工艺 超声速 乘客舱 低噪声 电动的 后舱门 内滑轨 可变 机身 后滑 减重 减阻 失压 睡床 翼型 座椅 机舱 着陆 牵引 升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作超声速飞行的飞机,以不同功率大小的动力装置和翼型所制成的该结构的飞机,也适用于亚音速飞行;其机身装配工艺简单可靠,机身横截面积及机内可用空间是可变大小的;机身结构是减重的;在空气动力方面,具有增升减阻的优点,能作无声爆或低声爆的超声速飞行;乘客舱及其可变为睡床的座椅是舒适的而且避免了机舱失压风险,在紧急时舱房由机内滑轨从机后舱门被电动的或爆炸气体推进装置牵引着后滑离机升空用降落伞着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飞行器里的超声速客机包括其总体结构、气动布局、机身结构及机内可用空间、乘客舱房及座椅、燃油箱结构、减低噪音的部件、增升和减阻装置、增加乘客安全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让飞机的速度更快些,关系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更舒适的生活质量,然而自从英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协和号”超声速飞机主要因为比较高的对地面的噪声而停航之后,全世界没有任何一架合格的超声速客机在飞行;同时,对于所有的亚音速飞机来说,面对的问题还包括如何进一步减重、减噪、减阻、节能和机舱失压引起的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种种缺陷,并且提供一种低噪声多用途的超声速飞机和亚音速飞机。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技术方案是:(结合说明书附图作说明)
其左、右、上、下机身渐有内凹、机身下表面是设置成具有弯度和扭转的升力面、驾驶舱后面至左右两侧的双尖头机身之间设置有一对内鸭翼、其上、下机身表面之间设有自上表面斜向向下向后贯穿机身的斜气道;其动力装置航空发动机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头部和尾部皆呈双尖头状的机体头部和尾部或中部机身两侧或中央;机身主结构包括纵向的多根主纵梁和多个横向的三角形承力结构件组成的整体承力结构,还包括机身两侧大后掠角的前后呈连续的双S形的薄而平的机翼的中央翼盒;基于机身横截面积大小可变结构而设置的在机脊上和机腹下可收、放的软囊包式油箱及其面板以及两侧机身表面上、下的可收、放的机内客、货空间;在机翼及机体其它各部分的前缘设有对前方空气来流产生微气流软托、减噪和振动作用的缓冲消能层、在机尾后缘设有利用光纤的前端沿面放电而产生带电粒子的冲击力将由机身上表面流经机尾的气流向飞机后上方顶推的发挥规整气流和噪音传播方向作用的装置;其乘客舱房是含有由走道两边的前后每两排每排高低相邻的座椅的位于多层轻质的、气密的和/或适当充气的轻质软垫层内并且被拉索牵拉绑扎着的软囊舱包。
其可变机身横截面积大小的机身结构及其机内的可用空间,包括机脊和机腹下的可收放的软囊包式燃油箱,其具有可弯曲的主面板和铰链开合的侧面板以及其两侧缘分别与主面板和侧面板的侧缘粘牢着的柔性伸缩面板,设在机身上、下表面用连杆带动升起或倒平的由多层软质囊布或蒙皮构成的机内可用空间。
每个乘客软囊舱房位于多层的整体式气密的薄壁韧性轻质软垫层之内,此多层囊包皆由来自周围的机体包括纵向和横向的机身主结构的各个方向上的拉索或钢带反复拴系牵拉着。
乘客舱房里的前后两排座椅的高位座椅靠背两侧的支柱沿导轨或圆筒里拉拔升降再用插销锁定,座椅两侧的斜扶手的前端装有可向前/或后方卷放长布条的卷筒,拉出的长布条搭挂在舱房壁面的套扣里,其多段的折叠成多层的座垫和靠垫能展开铺平再以其侧缘的多个吊挂环带吊挂在长布条表面的套扣里从而构成上铺吊床或床位;与高位座椅相邻的中位或低位座椅上的乘客具有在所述的高位座椅两侧的斜扶手的斜面之下的开放的活动空间。
在机体包括机翼前缘设置的对于前方空气来流发挥柔性的微气流软托作用的减噪缓冲消能层,其包括利用多排光纤前端沿面放电产生带电粒子对空气的推力及其调整来流的方向的作用以及位于遍布具有密集的小圆孔的微小突面的板面之下的基于压电振动的基板且与吸音减噪材料混合布置在一起的沿面放电产生向前推力的光纤。
其机身横截面是扁平的且在其上、下、左、右四面具有向各面的纵向中心渐呈内凹形,在机身下表面纵向中央及其两侧构成一个具有适当的弧形弯度的且因其纵向前后各部分的机身横截面积大小可变因而还可调整其弧形弯度的升力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福顺,未经杨福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60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飞行模式无人机
- 下一篇:架线摄影系统以及架线摄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