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耳通窍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制备清耳通窍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4930.4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3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侯昌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医来伸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汉医园中医门诊部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27/16;A61P25/00;A61P25/20;A61P25/22;A61K35/648;A61K35/64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耳 组合物制备 神经系统疾病 吸收率 神经性耳鸣耳聋 有效成分损失 补气养血 成分混合 清热排毒 人体气血 药物活性 有效缓解 治疗效果 给药量 补肾 耳窍 开窍 行气 失眠 复发 焦虑 释放 痛苦 保留 平衡 吸收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耳通窍的组合物,具有行气开窍、补肾益脑、清热排毒、补气养血等功效,可以调节人体气血平衡,使耳窍通达,能有效缓解神经性耳鸣耳聋、脑鸣、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疾病,并且不易复发,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该组合物制备清耳通窍汤的方法,可以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并保留药物活性,从而大大提高有效成分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动物成分研成粉末使用,可以在避免有效成分损失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吸收和利用率;并且粉末的状态更便于不同有效成分混合均匀,从而便于控制给药量、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耳通窍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制备清耳通窍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性耳鸣是指外界无声源而病者自觉耳中鸣响,是由耳部相邻组织病变或全身病变引起的常见症状。神经性耳鸣常常是早期听力损伤的先兆,多伴有耳聋或最终发展为耳聋。由于耳鸣耳聋常同时或先后出现,故中医归属为“耳鸣耳聋”范畴。全球有10%以上的人受到耳鸣困扰。由于耳鸣的主观性特征,目前对其病因、发病机理了解较少。
目前治疗神经性耳鸣大多采用西药(如扩血管营养神经类药物,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卡马西平类抗惊厥类药物、利多卡因及安定类药物等),在一定程度上虽能缓解病症,但需要长期服用,而且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上还有掩蔽治疗、高压氧治疗、助听器、手术疗法等,但适用范围有限,且疗效欠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耳通窍的组合物以使用该组合物制备清耳通窍汤的方法。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耳通窍的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
第一组分18~45份:包括土鳖虫10~20份、川芎5~15份以及全蝎3~10份;
第二组分50~115份:包括白芷10~20份、白僵蚕10~30份、柴胡5~15份、山栀子10~20份以及蜈蚣15~30份;
第三组分63~155份:包括黄芪20~40份、炒白术8~20份、牛膝10~30份、郁金10~20份、石菖蒲10~20份以及白芍5~25份。
第一组分攻毒散结、活血祛瘀,从而行气排毒;第二组分祛湿通窍、化痰散结、解表散热,从而清肺热、燥湿化痰;第三组分益气固表、疏通经络、镇静安神,可以解郁健脾、平肝潜阳。上述成分联合使用,具有行气开窍、补肾益脑、清热排毒、补气养血等功效,可以调节人体气血平衡,使耳窍通达,能有效缓解神经性耳鸣耳聋、脑鸣、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疾病。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
第一组分24~38份:包括土鳖虫12~18份、川芎7~12份以及全蝎5~8份;
第二组分67~98份:包括白芷12~17份、白僵蚕15~25份、柴胡8~12份、山栀子14~18份以及蜈蚣18~26份;
第三组分89~133份:包括黄芪25~35份、炒白术12~17份、牛膝15~25份、郁金14~18份、石菖蒲13~18份以及白芍10~20份。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
第一组分31份:包括土鳖虫15份、川芎10份以及全蝎6份;
第二组分80份:包括白芷15份、白僵蚕20份、柴胡10份、山栀子15份以及蜈蚣20份;
第三组分110份:包括黄芪30份、炒白术15份、牛膝20份、郁金15份、石菖蒲15份以及白芍15份。
上述配比为最优化配比,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医来伸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汉医园中医门诊部,未经北京医来伸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汉医园中医门诊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49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