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蒸发新风机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04679.1 | 申请日: | 2019-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2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翁文兵;刁海健;王陈强;傅林川;肖荣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F1/0063 | 分类号: | F24F1/0063;F24F11/74;F24F11/65;F25B5/02;F25B31/00;F25B40/02;F25B41/20;F25B41/24;F25B41/31;F25B41/385;F25B49/02;F24F110/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发 新风 机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蒸发新风机组,设计空调制冷领域,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储液器、和室内机机组,所述室内机机组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还包括送风机,使新风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连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再与所述储液器连接,所述储液器的出口设置第一电磁阀,所述储液器的出口分别通过依次连接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支路,和依次连接地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形成回路。由于双蒸发温度压缩机的使用,其制冷模式下的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新风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蒸发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在国外的办公场所和家庭中已经普及,但在中国却刚刚出现。未来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风系统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现如今,双蒸发温度压缩机的使用使得在一个制冷系统中出现两种不同的蒸发温度成为可能,也对室外空气的温湿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双蒸发温度压缩机具有双缸,双吸气的特点,两个汽缸共用一个曲轴。来自两个蒸发器的制冷剂分别进入相应的气缸被压缩,压缩过的制冷剂在压缩机的排气腔进行混合,再送入冷凝器中。由于排气共用一个排气腔,所以双蒸发温度压缩机只有一个排气压力。
鉴于上述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双蒸发新风机组,应用双蒸发温度压缩机制冷与新风系统结合,提高能效比(COP)和制冷效率,并且具有多种工作模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简化机组架构,集成多种工作模式,并且提高能效比和制冷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蒸发新风机组,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储液器、和室内机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机组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还包括送风机,使新风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连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再与所述储液器连接,所述储液器的出口设置第一电磁阀,所述储液器的出口分别通过依次连接地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支路,和依次连接地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形成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使用四通换向阀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连接,所述压缩机使用双蒸发温度压缩机。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机机组还包括第三热交换器,所述储液器还具有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设置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具有第四支路,所述第四支路设置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进口相连,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和所述储液器之间设置第二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具有第一通径和第二通径,所述第一通径的流通阻力大于所述第二通径。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单向阀且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并联设置,和第二单向阀且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量方向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流量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使用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只有一段通径。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机机组还设置有旁通风阀。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机组的出口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在达到预定湿度后,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4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