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岩心智能管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03693.X | 申请日: | 2019-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4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清;马圣敏;刘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1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43001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岩心 地球物理参数 岩石力学参数 地质特征 智能管理系统 存储模块 分析模块 显示模块 动态图 三维 存储 电子系统 关注区域 水文地质 综合参数 地质 标识孔 分析 地下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岩心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存储模块、显示模块和分析模块,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每一岩心的三维动态图,以及存储与每一岩心相关的地质特征参数、地球物理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显示模块用于同时显示所述任一岩心标识孔深处的地质特征参数、地球物理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任一岩心的三维动态图、地质特征参数、地球物理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对所述任一岩心进行分项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岩心的综合参数信息对岩心进行分析,为地质人员从岩心、地质、水文地质和物探等多个专业角度综合了解所关注区域的地下信息,提供了一个完整、高效的电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岩心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岩心是了解地下地层岩性、构造、物性等地质参数的第一手而且也是最直观的地质资料,在石油天然气、矿产领域,岩心对于资源勘探、开发及后期分析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岩心保管模式比较落后。传统管理方法是对岩心进行编号后放入特制的岩心盒内,然后经整理、搬运,最后存放在实物岩心库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岩心的数量越来越多,占用的空间越来越大,实物岩心库的弊端逐渐凸显。另外,岩心在保存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和保存条件的限制,发生自然风化,致使取得的岩心在形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失去了原始岩心资料的真实性,使原始岩心形态已不复存在,层理无法辨别,岩心中轻质组分挥发以及其他成分的渗漏,又导致岩心外形产生严重破坏。重要部位的岩心由于多次取样和研究人员的自留样品,也使得岩心缺失。后期的取样和观察中,岩心的多次移动,同样会造成岩心失去本来的面目。
岩心错乱、缺失和破坏,使得岩心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一定影响,不利于岩心资料的可持续利用。使后期的工作人员很难得到真实可靠的岩心资料,难于深入挖掘研究岩心中保存的地质信息。
为了抢救原始岩心资料,充分发挥岩心资料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利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建立电子岩心库,实现岩心及其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应用,更好地服务于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已经成为当前趋势。
现有技术提供的岩心管理系统只能单方面提供一些岩心的基本信息,不能提供岩心物理属性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信息,没有将岩心图像与物理属性参数建立有机的联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岩心智能管理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岩心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存储模块、显示模块和分析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每一岩心的三维动态图,以及存储与每一岩心钻孔空间位置相关的地质特征参数、地球物理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以任一岩心对应的三维动态岩心图中标识孔深为位置参照,同时显示所述任一岩心标识孔深处的地质特征参数、地球物理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
所述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任一岩心的三维动态图、地质特征参数、地球物理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对所述任一岩心进行分项分析,以实现以下六种分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以下六种分析包括:对岩体结构进行分类、岩体卸荷带进行划分、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地基承载力计算、岩体完整性及完整程度判别、渗透计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岩心智能管理系统,基于岩心的综合参数信息对岩心进行分析,为地质人员从岩心、地质、水文地质和物探等多个专业角度综合了解所关注区域的地下信息,提供了一个完整、高效的电子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未经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36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方程式赛车车架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视图的仿真模型装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