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荔枝海绵的定点移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3395.0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7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欧徽龙;翟金炎;丁少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30 | 分类号: | A01K61/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姜谧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荔枝 海绵移植 海绵动物 存活率 移植 海绵 缝衣针 鱼线 生长 养殖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荔枝海绵的定点移植方法,选择直径为0.18‑0.22mm的鱼线及直径为1mm以下的缝衣针对对小个体的荔枝海绵移植块进行固定,有利于荔枝海绵移植块的后期生长,并达到定向养殖荔枝海绵动物的效果。本发明的定点移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得荔枝海绵移植块的存活率,存活率高达83.3%‑100%,且操作简单,可以进行大量的生产,获取大量荔枝海绵动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绵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荔枝海绵的定点移植方法。
背景技术
荔枝海绵是海绵动物(sponge)的一种。它和其他类型的海绵动物一样,体内具有非常丰富的天然活性产物,是具有开发潜力的药源海洋生物之一。另外一个方面,荔枝海绵个体较小,颜色多样,并且具有很规则的球形结构,这些特征又使得荔枝海绵可以作为水族观赏的物种。无论是作为药源海绵生物进行开发,还是作为水族观赏物种进行培育,都需要对荔枝海绵进行人工的移植和培育。
关于海绵动物移植的方法,CN105123561A公开一种海绵动物移植的方式,通过使用扎口绳的方式将海绵移植块(explant)固定在网绳上进行吊养。这种方式只适用于个体较大(3-50cm3)的海绵组织块,对于个体较小的荔枝海绵组织块(<3cm3)的情况,这一种方式并不适合。因为扎口绳的方式不能很好的将荔枝海绵组织块固定在网框或者绳子上。
此外,目前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荔枝海绵动物移植挂养的方式。对于海绵动物移植的方式国内外通常采用石头,木板,PVC板,网兜,绳索等材料作为海绵动物固着生长的基质,然后采用绳子或者扎带对海绵移植块进行捆绑和固定。但是这一种方式并不适合个体较小的荔枝海绵动物的移植和挂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荔枝海绵的定点移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荔枝海绵的定点移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挑选个体直径大于2cm的荔枝海绵个体;
(2)用锋利的不锈钢刀具将上述荔枝海绵个体以其中心为基准进行等分切割,获得荔枝海绵移植块;
(3)选择直径为0.18-0.22mm的鱼线及直径为1mm以下的缝衣针,将该鱼线穿过该缝衣针的针孔后打一小结,以防鱼线脱离缝衣针;
(4)用上述缝衣针从上述荔枝海绵移植块的中部穿过,接着通过上述鱼线将荔枝海绵移植块定点固着在定植基体上并保持于海水水体中,以保证荔枝海绵移植块的存活率,相邻荔枝海绵移植块的间距大于成熟荔枝海绵个体的尺寸,以防止相邻荔枝海绵移植块之间相互融合,;
(5)在固着了荔枝海绵定植块的定植基体一端捆系重物,另一端固定于水体之上,使得荔枝海绵移植块悬挂于定植海区的水体之内,接着经3-8个月的吊养,即可收获。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鱼线的直径为0.2mm。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定植基体为网框。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定植基体为绳子。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将上述荔枝海绵个体以其中心为基准进行四等分切割,获得荔枝海绵移植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相邻荔枝海绵移植块的间距不小于3cm。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5)中,所述固着了荔枝海绵定植块的定植基体的另一端固定于渔排木头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定点移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得荔枝海绵移植块的存活率,存活率高达83.3%-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33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产育苗滚瓶机
- 下一篇:一种无鳞砗磲苗种工厂化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