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测组合物、检测装置、检测试剂盒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01233.3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0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韩梦婷;黄蓉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 |
地址: | 10087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测 直肠癌 术后 复发 转移 检测 组合 装置 试剂盒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测组合物、检测装置、检测试剂盒及应用。该检测组合物包括用于检测OGA外显子11可变剪切发生情况的试剂。本发明的发明人首次发现了OGA的一种新的剪切异构体tOGA,形成tOGA剪切异构体的外显子11的可变剪切(外显子跳读)受到O‑GlcNAc修饰的显著调控。对于术前未进行过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该标志物在其肿瘤组织中相对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肠组织中具有明显差异,而且该标志物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具有相关性,因此,OGA外显子11可变剪切(外显子跳读)的发生情况可以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测组合物、检测装置、检测试剂盒及应用。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肝转移。无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达70%以上,而发生肝转移的患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不足40%,而目前并没有可靠的预测转移的生物标志物投入临床应用。
目前,文献报道的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主要是病人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microRNA,如MiR-139-5p(Sci Rep 7,43393(2017)),microRNA-203(Gut 66,654-665 (2017))和microRNA-200c(Gut 62,1315-1326(2013))等。但是,这些分子标记物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缺点是预测的准确度不够高,测定结果不稳定,而且具体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理论基础尚不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测组合物、检测装置、检测试剂盒及应用,以提高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测组合物。该检测组合物包括用于检测OGA外显子11可变剪切发生情况的试剂。
进一步地,试剂包括用于检测OGA外显子11可变剪切发生情况的引物和/或探针。
进一步地,引物具有如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和SEQ ID NO: 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样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肠组织;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肠组织内OGA外显子11可变剪切发生情况;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比分析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肠组织内OGA外显子11可变剪切发生情况;以及输出模块,输出数据分析模块得到的结果。
进一步地,检测模块通过qPCR或RT-PCR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检测模块中用于qPCR或RT-PCR检测的引物具有如SEQ ID NO:1、SEQ IDNO:2、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进一步地,OGA的一种剪切异构体记作tOGA;检测模块中测得的tOGA和OGA的表达量在数据分析模块中进行相对含量r=tOGA/OGA计算,肿瘤组织的r记作r(T),癌旁组织的r记作r(P),正常肠组织的r记作r(N),数据分析模块根据r(T)、r(P)和r(N)预测肿瘤在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当数据分析模块得出r(T)/r(N)≤0.5且r(T)/r(P)≤0.5且0.7r(P) /r(N)1.4,输出模块输出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12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