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0681.1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5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蔡亚平;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11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 线缆 第二壳体 第一壳体 壳体 密封连接 液位变送器 变送器 投入式 温度传感器 导线穿过 多重密封 高温介质 壳体端部 壳体固定 线缆入口 线缆移动 高真空 硅脂 伸入 渗入 填充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包括钢丝线缆以及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钢丝线缆依次穿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伸入至第三壳体中,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中填充有高真空硅脂;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线缆入口端设置均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用于使钢丝线缆对应壳体的连接处密封连接,钢丝线缆的钢丝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钢丝线缆的导线穿过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端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该变送器通过多重密封,实现钢丝线缆与壳体的密封连接,同时采用钢丝线缆并将钢丝与壳体固定,避免钢丝线缆移动导致介质渗入,解决了现有变送器不能再高温介质中使用的问题,具有较高的是由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送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投入式液位变送器。
背景技术
投入式液位变送器用于监控介质中的各种参数,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在使用时,通过电缆将液位变送器垂直浸入介质中,现有的投入式液位变送器,通常采用压紧螺母压缩橡胶圈,使橡胶圈压缩变形从而锁紧电缆线,同时实现电缆线与壳体的密封,为了保证密封性能,一般还会在压紧螺母和壳体的密封面上涂覆密封胶,此种锁紧和密封方式的变送器一般的使用温度为-20℃-80℃,如果介质的温度超过上述温度区间,极易发生泄漏,其泄漏原因主要为长时间在高温、低温介质中使用,导致电缆线外护套及密封圈弹性降低,此时或密封效果变差使介质从空隙进入,或锁线松动,电缆线逐渐从变送器壳体内滑出导致泄漏。尤其是在高温介质中使用时不牢靠,经常出现泄漏现象,进而导致产品损坏;因此现有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基本无法使用在高温液体环境。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投入式液位变送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投入式液位变送器,通过多道锁紧结构对钢丝电缆线进行固定,保证该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在高温下的防护性能,使其在高温介质中仍能正常使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包括钢丝线缆以及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钢丝线缆依次穿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伸入至第三壳体中,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中填充有高真空硅脂;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线缆入口端均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用于使钢丝线缆对应壳体的连接处密封连接,钢丝线缆的钢丝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钢丝线缆的导线穿过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端部的信号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螺母、垫圈和橡胶圈;
所述橡胶圈为锥型结构,橡胶圈配装在第一壳体中,橡胶圈的大端位于对应壳体的端部,垫圈设置在橡胶圈的顶部,密封螺母通过螺纹与对应壳体连接,旋紧密封螺母能够使橡胶圈压缩变形,钢丝电缆依次穿过密封螺母、垫圈和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线缆入口端设置有空心连接柱,连接柱伸入第一壳体中,垫圈和橡胶圈配装在连接柱的内孔中,密封螺母通过螺纹与连接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螺母与对应壳体的螺纹连接面上涂覆有密封胶。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线缆出口端中设置有线缆固定装置,钢丝线缆的钢丝通过线缆固定装置与第二壳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线缆固定装置包括锁线顶帽和顶置螺母;
所述锁线顶帽为空心的锥型结构,第二壳体的内壁为斜面,该斜面与锁线顶帽的外壁相匹配,钢丝电缆的钢丝设置在锁线顶帽外壁与第二壳体内壁之间,锁线螺帽通过螺纹与第二壳体连接,并能够将锁线顶帽压紧。
优选的,所述钢丝电缆的导线穿过锁线螺帽与信号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就设置有用于灌注高真空硅脂的灌注口,灌注口中设置有封堵螺母。
优选的,所述封堵螺母上设置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未经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06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