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街谷汽车尾气自适应吸附处置装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99935.2 | 申请日: | 2019-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7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郑拴宁;赵景柱;王豪伟;李春明;赵纯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D53/94 | 分类号: | B01D53/94;B01D53/62;B01D53/72;B01D53/56;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王春霞 |
| 地址: | 36102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汽车尾气 自适应 吸附 处置 装备 | ||
1.一种城市街谷汽车尾气自适应吸附处置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装置(10)和吸附过滤装置(30);其中:
所述监测装置(10)用于检测空气中的尾气含量、汽车流量以及气象情况;监测装置(10)和吸附过滤装置(30)均设于道路两旁的路灯上;
所述吸附过滤装置(30)包括制冷腔(310)、第一沉积腔(320)和依次设置的分流柱(330)、活性炭吸附器(340)、催化吸附器(350)和负压风机(360);
所述分流柱(330)设于所述制冷腔(310)上方;所述制冷腔(310)的上方设有帕尔贴(311);所述帕尔贴(311)的制冷面朝下,制热面朝向分流柱(330);所述分流柱(330)一侧设有正电腔(331),另一侧设有负电腔(332);
所述正电腔(331)和负电腔(332)的进风口通过第一沉积腔(320)与制冷腔(310)导通,出风口通过第二沉积腔(333)与活性炭吸附器(340)导通;所述第一沉积腔(320)内设有引流器(322);所述引流器(322)下设有第一沉积槽(321);所述第二沉积腔(333)下设有第二沉积槽(334);所述监测装置(10)、负压风机(360)均与控制器(370)通讯连接;根据所述监测装置(10)的监测情况触发控制器(370)启动或关闭的负压风机(3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街谷汽车尾气自适应吸附处置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吸附器(350)为三元催化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街谷汽车尾气自适应吸附处置装备,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吸附器(340)为多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街谷汽车尾气自适应吸附处置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积腔(320)上方设有隔板(323);所述隔板(323)底部设有若干锥形的引流器(322);所述引流器(322)之间设有通孔(3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街谷汽车尾气自适应吸附处置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10)为尾气监测传感器、汽车流量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街谷汽车尾气自适应吸附处置装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置处理装置(40);所述后置处理装置(40)与吸附过滤装置(30)连接;所述后置处理装置(40)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器(340)、催化吸附器(350)更换装置和第一沉积腔(320)、第二沉积腔(333)清洗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街谷汽车尾气自适应吸附处置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腔(310)和第一沉积腔(320)内壁均设有防粘层;所述防粘层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组分制成:
热塑性树脂 30-45份
聚乙烯基乙醚 15-20份
聚四氟乙烯 10-15份
尼龙 5-9份
植物丁二醇 5-15份
溶剂 10-30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街谷汽车尾气自适应吸附处置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层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组分制成:
热塑性树脂 35-40份
聚乙烯基乙醚 17-19份
聚四氟乙烯 12-13份
尼龙 6-8份
植物丁二醇 8-10份
溶剂 15-2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99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氨气分段供给的SCR脱硝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检验科用成分分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