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撬装式单循环混合制冷天然气液化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9665.5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4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翀;柳亭;闫广宏;宋广明;杨刚;林名桢;段世文;吴庆有;陈宏福;张广斌;王晓光;王静;郝梦云;罗琴;张家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J1/02 | 分类号: | F25J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秋越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撬装式 单循环 混合 制冷 天然气 液化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撬装式单循环混合制冷天然气液化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液化撬块和制冷循环撬块。所述装置采用单循环制冷工艺,制冷液化能耗为0.38kW.h/m3,较一般小型撬装液化装置的能耗0.42kW.h/m3来说降低了9.5%以上,同时液化工艺的液化率为100%。所述装置还具有适用于多种气源、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较低的特点。所述装置主要包括液化撬块和制冷循环撬块,其中液化撬块主要包括冷剂分离器、LNG冷箱、重烃分离器、重烃换热器,制冷循环撬块主要包括冷剂吸入罐和制冷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气液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撬装式单循环混合制冷天然气液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方便的清洁能源,因其有助于有效开发天然气资源、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正在成为全球能源的市场的新热点。我国虽然在LNG领域的研究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天然气液化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已建成投运、在建及规划天然气液化工厂70余座,其中中小型天然气液化工厂有30多座。大型液化天然气系统由于装置庞大,不便于在城市调峰用气、储量较少的零散气田和开采成本较高的边际气田等领域应用,而我国存在大量产储量较小的边际气田、伴生气田、煤层气田,因此亟需开发小型撬装式天然气液化装置以便有效的利用这些天然气资源,同时小型撬装式天然气液化装置同样适合于、煤层天然气(瓦斯)、页岩气开发利用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我国这种装置的开发利用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近年来,中小型LNG液化装置研制较多,如吉林油田、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科院低温中心联合开发研制的SOOL的LNG实验装置;以大连气波制冷研究推广中心开发的气波制冷机为核心的丙烷预冷和气波制冷机膨胀制冷、循环压缩的小型天然气液化工艺方案等。同时也形成了部分小型撬装化LNG装置的专利,但目前开发的小型LNG撬装装置均存在能耗较高的缺点,同时无法解决装置能耗和装置投资同时兼顾的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小型撬装液化装置能耗较高的缺点;(2)流程的复杂程度;(3)装置能耗和设备投资不能同时兼顾的矛盾;
本发明提供的撬装式单循环混合制冷天然气液化装置,包括:液化撬块和制冷循环撬块;
所述液化撬块包括:
冷剂分离器,
LNG冷箱,其包括第一热流道、第二热流道、第三热流道和冷流道,净化气进气管线连接第一热流道的进口,冷剂分离器的气相出口和液相出口连接冷流道的进口,第二热流道的出口连接冷剂分离器的入口,
重烃分离器,其入口连接第一热流道的出口,重烃分离器的气相出口连接LNG冷箱的第三热流道的进口,第三热流道的出口连接LNG储罐;
重烃换热器,其设有冷流道,重烃换热器的冷流道入口连接重烃分离器的液相出口,重烃换热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LNG冷箱的第二热流道入口,所述重烃换热器的冷流道的出口连接重烃储罐,
所述制冷循环撬块包括:
冷剂吸入罐,其入口连接所述LNG冷箱的冷流道的出口,
至少一冷剂压缩冷却分离单元,所述冷剂压缩冷却分离单元包括:冷剂压缩机、冷剂压缩机后冷却器和冷剂压缩机后分离器,其中,冷剂压缩机入口连接冷剂吸入罐的气相出口,冷剂压缩机后冷却器的入口连接冷剂压缩机出口,冷剂压缩机后分离器入口连接冷剂压缩机后冷却器的出口,冷剂压缩机后分离器气相出口连接LNG冷箱的第二热流道的入口,冷剂第三级压缩机后分离器的液相出口连接重烃换热器的热介质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96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