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管件放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9518.8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8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朱钢;任艳;徐光廷;李正强;张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润轴汽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勇 |
地址: | 3158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管件放料 系统 | ||
1.一种智能管件放料系统,包括用于夹持管件(19)的机械手(1)、供管件(19)放置的支架(2),且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供管道放置的凹槽(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控模块(4),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并控制机械手(1)运动;
第一扫描模块(5),与主控模块(4)连接且设置于机械手(1)上并用于获取当前支架(2)的三维参数以输出第一扫描数据并于凹槽(3)处进行标记;
第二扫描模块(6),与主控模块(4)连接且设置于机械手(1)上并用于获取相邻管件(19)之间的距离并输出第二扫描数据;
位置定位模块(7),与主控模块(4)连接且设置于机械手(1)上并用于对当前位置进行定位并输出位置定位数据;
数据存储模块(8),与主控模块(4)连接且用于存储第一扫描数据、第二扫描数据以供调取对比;
所述主控模块(4)中预设有管件(19)的三维数据并存储于数据存储模块(8)中;
所述主控模块(4)控制机械手(1)夹持管件(19)通过位置定位数据确定当前位置,并调取第一扫描数据且于第一扫描数据的标记处放置管件(19),以实现将管件(19)放置于支架(2)上的所有凹槽(3)中;
所述主控模块(4)从数据存储模块(8)中调取三维数据中的管道的外径的直径,并计算出相邻管件(19)之间用于叠加管件(19)的基准参数,基准参数为相邻管件(19)之间的距离的值,当三维数据小于或等于基准参数时,所述主控模块(4)控制机械手(1)放置于底层相邻管件(19)之间,并不再二次扫描;
当三维数据大于基准参数时,所述主控模块(4)控制机械手(1)放置于底层相邻管件(19)之间并控制第二扫描模块(6)对新堆积的管件(19)进行重新扫描,并重新判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管件放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模块(5)包括支架识别单元(9),所述支架识别单元(9)用于检测至支架(2)的距离并输出支架识别信号,所述主控模块(4)中预设有支架基准信号;
当支架识别信号小于支架基准信号时,所述主控模块(4)开始录入支架(2)的参数;当支架识别信号大于或等于支架基准信号时,所述主控模块(4)停止录入支架(2)的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管件放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模块(5)模块包括凹槽识别单元(10),所述凹槽识别单元(10)用于检测凹槽(3)的宽度与个数并输出凹槽识别信号,所述主控模块(4)中预设有凹槽基准信号;
当支架识别信号小于支架基准信号时,所述凹槽识别单元(10)激活以实现检测;反之,不检测;
当凹槽识别信号大于凹槽基准信号时,所述主控模块(4)开始录入凹槽(3)的参数;当凹槽识别信号小于或等于凹槽基准信号时,所述主控模块(4)停止录入凹槽(3)的参数;
所述主控模块(4)于凹槽识别信号的最大值处进行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管件放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模块(5)包括间距识别单元(11),所述间距识别单元(11)用于检测相邻凹槽(3)之间的间距并输出间距识别信号,所述主控模块(4)接收间距识别信号以控制机械手(1)对管件(19)的放置;
间距识别信号为凹槽识别信号中的标记与标记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管件放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主控模块(4)连接的记录模块(12),当主控模块(4)控制机械手(1)完成对管件(19)的堆放时,所述记录模块(12)进行记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管件放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主控模块(4)连接的智能匹配模块(13);
当所述第一扫描模块(5)获取的第一扫描数据与数据存储模块(8)中的数据匹配上时,同时当前需要堆放的管件(19)与第一扫描数据所对应的管件(19)三维数据一致,所述智能匹配模块(13)从记录单元中调取数据并进行匹配并控制机械手(1)进行堆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润轴汽配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润轴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951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