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h型桩荷载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9052.1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3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希宝;袁松;邓霁伟;吴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荷载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型桩荷载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h型桩受力分解:将h型桩的荷载分解为后桩前侧土压力T21、前桩后侧土压力T22、前桩前侧土压力T3和后桩后侧土压力T1;2)、2)、将分解后的土压力单独进行分布形状分析:将土压力T21的分布形状简化为三角形和梯形分布,其中三角形分布高度0.2H12,0.2H12为后桩的锚固面至横梁的高度,将土压力T22的分布形状简化为三角形和梯形分布,其中三角形分布高度0.2h1,h1为前桩的悬臂高度,将前桩前侧土压力T3的分布形状简化为三角形和矩形分布,其中三角形分布高度0.3h1,h1为前桩的受荷段高度。本发明所述计算方法直接提出了h型桩的荷载结构技术模型,可直接用于h型桩结构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h型桩荷载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h型桩是排架桩进一步发展的成果,差别仅在于门型桩后桩横梁上部多增加了悬臂段,通常滑坡推力不变情况下,该悬臂段传递给下部结构的内力、位移是恒定不变的。
现有关于h型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抗滑作用机理、结构抗推性能、受荷段桩土作用、结构与桩间土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构解析解计算理论、空间土拱效应等。
在受荷段桩土作用研究中,桩间土对前后桩作用力的大小和分布形状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就目前提出的就有三角形分布、正/倒梯形分布、矩形分布等几种结论,各学者结论多基于所研究的特定模型提出,缺乏较一致性的结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型桩荷载计算方法,本发明所述计算方法直接提出了h型桩的荷载结构技术模型,可直接用于h型桩结构设计。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h型桩荷载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h型桩受力分解:将h型桩的荷载分解为后桩前侧土压力T21、前桩后侧土压力T22、前桩前侧土压力T3和后桩后侧土压力T1;
2)、将分解后的土压力单独进行分布形状分析:将土压力T21的分布形状简化为三角形和梯形分布,其中三角形分布高度0.2H12,0.2H12为后桩的锚固面至横梁的高度,将土压力T22的分布形状简化为三角形和梯形分布,其中三角形分布高度0.2h1,h1为前桩的悬臂高度,将前桩前侧土压力T3的分布形状简化为三角形和矩形分布,其中三角形分布高度1/3h1,h1为前桩的受荷段高度;将后桩后侧土压力T1的分布形状简化为矩形分布或三角形分布。
在本领域中,前桩的悬臂高度与前桩的受荷段高度是同一个概念,如图5所示。
本发明所述计算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普遍性,通过将h型桩的荷载进行受力分解,将各个受力部分的分布形状简化分析,直接提出了h型桩的荷载结构技术模型,可直接用于h型桩结构设计,有利于h型桩这一新型结构的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进一步地,根据土压力T21的分布形状,得出后桩前侧抗力强度σhq(z)的数学表达式:
式中为库伦被动土压力系数;
α为桩体面壁的倾斜角度,桩身竖直α取0;β为桩后土体面的倾角度;δ为土体对桩壁的外摩擦角;γ为土体重度,为土体内摩擦角。
K0为静止土压力系数,为土体的有效内摩擦角。
进一步地,根据土压力T22的分布形状,得出前桩后侧抗力强度σqh(z)的数学表达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90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