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其前体物质在制备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6789.8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2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雅;周庆军;史伟云;李晶;马修彬;杨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7084 | 分类号: | A61K31/7084;A61K31/455;A61K31/405;A61K31/706;A61P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酰胺腺 嘌呤 核苷酸 物质 制备 治疗 角膜 上皮 缺损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其前体物质在制备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眼部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研究表明,角膜损伤后上皮细胞中的烟酰胺磷酸转移酶表达出现异常,导致角膜上皮细胞中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水平降低,而烟酰胺磷酸二核苷酸能够促进角膜上皮细胞修复,因而本发明通过在眼局部施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其前体物质能够有效加速角膜上皮细胞的修复,有效治疗角膜上皮缺损。本发明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其前体物质应用于制备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具有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部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其前体物质在制备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又称辅酶I)是一种代谢调节剂,NAD参与能量代谢、氧化损伤和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细胞内NAD合成途径分为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NAD从头合成途径由色氨酸起始,分别经甲酰犬尿氨酸、犬尿氨酸、3-羟基犬尿氨酸、3-羟基-2-氨基苯甲酸、喹啉酸和烟酸单核苷酸最终合成NAD。NAD补救合成途径主要由烟酰胺,烟酸和烟酰胺核苷作为前体物质合成。NAD由烟酰胺合成需要两步,烟酰胺首先由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合成烟酰胺单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缩写成NMN),然后NMN在单核苷酸腺苷酸转移酶作用下生成NAD;烟酸经核糖苷激酶转化为NMN;烟酰胺核苷经烟酸单核苷酸、腺嘌呤二核苷酸合成NAD。因此,通过补充NAD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色氨酸、烟酰胺、烟酸、烟酰胺核苷或烟酰胺单核苷酸等前体物质能够增加NAD水平。
角膜上皮是角膜抵御外界侵犯的重要物理屏障,主要起着保护角膜免受外界致病因子攻击的功能。角膜上皮由5~6层上皮细胞组成,在正常情况下,表层上皮细胞不断死亡并脱落,角膜上皮通过基底层细胞不断增殖、垂直向上运动及水平向心运动、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底膜间的紧密连接,共同维持角膜上皮的完整与稳定。当角膜上皮缺损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治疗,会造成患者畏光、刺痛、流泪等刺激症状,甚至造成角膜基质溶解与穿孔。导致角膜上皮缺损的因素很多,包括角膜手术、糖尿病、三叉神经病变、各种物理、化学、机械损伤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等。
目前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方法主要包括眼睑缝合术、角膜接触镜及生长因子等传统方法、羊膜移植、自体血清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新型治疗方法。但是传统疗法或新型疗法均存在局限性,例如材料来源、价格因素,极大地限制了新型疗法的临床应用。因此,寻找新的有效、便捷的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方法对于临床治疗将有积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其前体物质在制备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其前体物质能够通过提高角膜细胞中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水平提高而促进角膜上皮细胞修复,成本低,修复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其前体物质在制备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角膜上皮缺损包括角膜神经病变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和机械损伤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
优选的,所述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为眼部外用药。
优选的,所述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的剂型包括滴眼液、眼膏、凝胶或结膜注射剂。
优选的,所述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包括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和合成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途径中的所有前体物质例如色氨酸、烟酰胺、烟酸、烟酰胺核苷、烟酰胺单核苷酸等。
优选的,所述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浓度为40μM~2mM。
优选的,所述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其前体物质烟酰胺单核苷酸的浓度为100μM~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67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