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头及其制备方法和负离子发生电极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95603.7 | 申请日: | 2019-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6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华;徐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F3/15 | 分类号: | B22F3/15;B22F3/20;B22F3/24;B22F1/00;C22C21/00;C22C47/14;C22C49/02;C22C49/10;C22C49/14;H01T23/00;C22C10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07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负离子 释放 及其 制备 方法 发生 电极 | ||
1.一种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头由金属和碳纳米材料的复合材料制成,所述金属与所述碳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0.5~5.1:1,任选地为1~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头,其中,所述金属选自铝、铜、铁、钛、镁、钨、钼、镍及其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碳纳米材料选自富勒烯、富勒醇、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线及其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一种制备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金属粉末和碳纳米材料的混合粉末进行预熔融;
将预熔融得到的混合材料进行热等静压处理,得到金属和碳纳米材料的复合材料试块;
将所述复合材料试块加工为丝状的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金属粉末和碳纳米材料的混合粉末进行预熔融包括:将所述金属粉末和碳纳米材料的混合粉末放入金属包套中,将所述金属包套抽真空,加热使所述金属粉末发生预熔融,冷却至室温后对金属包套进行封口;
任选地,所述预熔融的条件包括:所述金属包套内的真空度为0.5×10-2~3×10-2Pa,还任选地为1×10-2~2×10-2Pa,温度为0.3~0.9Tm,还任选地为0.5~0.8Tm,时间为1~5h,还任选地为2~3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等静压处理的条件包括:压力为150~200MPa,温度为0.9~2Tm,时间为2~3h。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复合材料试块加工为丝状的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头包括:
将所述复合材料试块进行挤压成型,得到成型产品;
将所述成型产品进行固溶处理,自然冷却至室温;
将冷却后的产品进行轧制和/或锻造为丝状的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挤压成型的条件包括:温度为0.5~1.2Tm,挤压比为7~12:1,挤压速率为3~5mm/s,挤压力为300~500kN;和/或
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1~2Tm,时间为10~100min。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将金属粉末和碳纳米材料的混合粉末进行预熔融之前,对所述金属粉末和所述碳纳米材料进行细化处理;
任选地,所述细化处理包括:
将所述碳纳米材料进行球磨;
将球磨后的碳纳米材料与有机溶剂混合,超声分散,得到含有碳纳米材料的有机溶液;
将所述含有碳纳米材料的有机溶液与所述金属粉末混合,进行塑性变形,干燥,得到所述金属粉末和碳纳米材料的混合粉末;
还任选地,所述金属粉末与所述碳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0.5~5:1,进一步任选地为1~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塑性变形的方式为球磨,所述塑性变形的条件包括:球磨时间为20~30h,磨球、含有碳纳米材料和金属粉末的有机溶液、助磨剂水的质量比为(1.5~3):1:(0.2~0.5)。
10.一种负离子发生电极,所述负离子发生电极包括金属杆、导电固定装置和负离子释放头,所述负离子释放头通过所述导电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金属杆上,且所述负离子释放头与所述金属杆电连接,所述负离子释放头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头或通过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56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假体试模
- 下一篇:一种高原环境车内危险防范方法、车机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