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5455.9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1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田所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F01P11/00;F01N13/18;F01N13/08;F01N3/28;B62J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蔡丽娜;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车辆 摆动 催化剂装置 废气传感器 单元式 排气管 气缸部 曲轴箱 散热器 前后方向 发动机 发动机单元 车体框架 气缸轴线 紧凑化 侧方 侧视 支承 配置 延伸 观察 | ||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有: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其具有曲轴箱(43)和气缸部(44),所述气缸部(44)从所述曲轴箱(43)以气缸轴线(44a)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延伸,所述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车体框架(12)上;散热器(60),其配置于所述曲轴箱(43)的侧方;排气管(77),其与所述气缸部(44)连接;催化剂装置(121),其设置于所述排气管(77);以及废气传感器(141、241、341),其设置于所述排气管(77),其特征在于,
在侧视观察时,所述催化剂装置(121)和所述废气传感器(141、241、341)相对于所述散热器(6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离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通过设置于所述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的上方的连结部(48)而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体框架(12)上,
所述催化剂装置(121)在所述曲轴箱(43)的前方配置于所述气缸部(44)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77)具有位于比所述催化剂装置(121)靠下游的位置的下游侧排气管(122),所述废气传感器(141、241、341)设置于所述下游侧排气管(122)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60)以侧视观察时前缘部(107a)后倾的方式倾斜配置,
所述下游侧排气管(122)的前端部(122a)的最上端位于比所述散热器(60)的最下端(60a)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废气传感器(241)在所述下游侧排气管(122)的所述前端部(122a)处配置于比所述散热器(60)的最下端(60a)靠上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游侧排气管(122)具有从所述催化剂装置(121)的下游端向后方屈曲的屈曲部(128),
所述废气传感器(241)在所述散热器(60)的前方设置于所述屈曲部(128)处,并且在侧视观察时所述废气传感器(241)与所述催化剂装置(121)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轴箱(43)具有注油口(150)和封闭注油口(150)的盖(151),
所述废气传感器(141、341)在所述散热器(60)的后方配置于所述盖(151)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气传感器(141、341)的轴线(141d)在侧视观察时与所述盖(151)的轴线(151a)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气传感器(141、241、341)具有检测废气的检测部(141a)和突出到所述下游侧排气管(122)的外侧的端子部(141b),所述废气传感器(141、241、341)以所述端子部(141b)位于比所述检测部(141a)靠上方的位置的朝向进行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气传感器(141)以沿着排气流的朝向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545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