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粉尘分离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4718.4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5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孙强;李智;孙超;袁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润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9/00 | 分类号: | B01D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07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通道 进气口 分离器本体 粉尘 含尘空气 粉尘分离器 动力源 井下 牵引 分离器 进气口位置 空气流通 位置相对 由内向外 风力 排出 抽出 矿井 吸收 | ||
一种井下粉尘分离器,包括分离器本体,所述分离器本体内设置多个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分离通道,每个分离通道设置一个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被设置为可以将所述分离通道内气体抽出,所述分离器本体开设进气口,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分离通道可进行空气流通,所述进气口位置与最内侧的所述分离通道位置相对设置。本发明使用时,将本装置放置在矿井内,进气口由于受到分离通道中的风力牵引,会吸收外界中含尘空气,含尘空气进入分离器本体中后,由于分离通道依次套设,由于从进气口处进来的含尘空气中的粉尘会由于不同分离通道的风力牵引,进而实现对粉尘的分离,粉尘可以从分离器中持续排出,进而实现对粉尘的持续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尘分离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井下粉尘分离器。
背景技术
呼吸性粉尘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7.07微米以下并且空气动力学直径5微米粉尘颗粒的采集效率为50%的粉尘,矿井中包含非常多的呼吸性粉尘。
目前矿井呼吸性粉尘分离器主要有冲击式、水平淘析式、旋风式三种,这三种分离呼吸性粉尘的分离方式,都是将不需要的非呼吸性粉尘粘到预设的粘接板上,不对需要的呼吸性粉尘进行粘连,然后对需要的呼吸性粉尘进行收集,进而实现呼吸性粉尘与非呼吸性粉尘的分离,而通过以上的分离方式,预设的粘接板上的非呼吸性粉尘粘连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非呼吸性粉尘不彻底,就要对粘接板进行更换或者清洗,进而对粉尘的分离就要中断,导致不能对呼吸性粉尘进行持续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对粉尘进行持续分离的井下粉尘分离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井下粉尘分离器,其中,包括分离器本体,所述分离器本体内设置多个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的分离通道,每个分离通道设置一个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被设置为可以将所述分离通道内气体抽出,所述分离器本体开设进气口,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分离通道可进行空气流通,所述进气口位置与最内侧的所述分离通道位置相对设置。
本发明所述的井下粉尘分离器,其中,所述分离通道为两个,包括第一分离通道及第二分离通道,所述第一分离通道设置在第二分离通道中,所述第一分离通道与第二分离通道各自分别连接一个动力源。
本发明所述的井下粉尘分离器,其中,所述动力源为可调速风机。
本发明所述的井下粉尘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分离通道与所述第二分离通道均为上端圆筒状设计,且所述第一分离通道与所述第二分离通道同轴设置。
本发明所述的井下粉尘分离器,其中,所述分离器本体进气口为圆筒设计,且与所述第一分离通道同轴设置。
本发明所述的井下粉尘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分离通道半径大于所述进气口半径。
本发明所述的井下粉尘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分离通道与所述进气口之间设置一定距离。
本发明所述的井下粉尘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分离通道通过横筋与所述第二分离通道侧壁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井下粉尘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分离通道为中部为圆台设计,且所述第一分离通道圆台半径较大一端设置在上端,圆台较小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离通道下端,所述第一分离通道下端开口伸出所述分离器本体。
本发明所述的井下粉尘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二分离通道中部为圆台设计,且所述第二分离通道圆台半径较大一端设置在上端,所述圆台较小一端封闭,所述第二分离通道侧壁开设出气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润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淮南润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47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