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器组件及空调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94210.4 | 申请日: | 2019-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2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 发明(设计)人: | 汪先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0059 | 分类号: | F24F1/0059;F24F1/0063;F24F1/0093;F24F13/08;F24F13/28;F24F13/30;F24F1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装置 换热器 线段 换热器组件 第二面 正投影 空调设备 中心点 呈角度设置 对称安装 均匀加热 温度比较 延长线 迎风面 换热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及空调设备,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其迎风面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在换热器的横截面上的正投影依次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和第二边的延长线交于点O,第一边上设有点A,第二边上设有点B;第一加热装置,靠近换热器的第一面设置,第一加热装置在横截面上的正投影的中心点为C;第二加热装置,靠近换热器的第二面设置,第二加热装置在横截面上的正投影的中心点为D;线段BO与线段OD形成第一角度A1,线段AO与线段OC形成第二角度A2,负18°≤A1‑A2≤正18°。该方案使得两个加热装置能够大致对称安装,这样两加热装置便可对换热器进行均匀加热,这样就使得换热后的空气的温度比较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及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等空调设备的换热器组件而言,换热器与输入管和输出管的相对安装位置会对产品的换热效果、整体体积等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输入管和输出管与换热器的相对安装位置设置的比较合理的换热器组件以及包括换热器组件的空调设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换热器组件的空调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迎风面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在所述换热器的一横截面上的正投影包括第一边,所述第二面在所述横截面上的正投影包括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的延长线和所述第二边的延长线的交点为O,所述第一边上设置有点A,所述第二边上设置有点B;第一加热装置,靠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面设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在所述横截面上的正投影的中心点为C;第二加热装置,靠近所述换热器的第二面设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在所述横截面上的正投影的中心点为D;其中,线段BO与线段OD形成第一角度A1,线段AO与线段OC形成第二角度A2,所述第一角度A1与所述第二角度A2的差值A1-A2大于等于负18°小于等于正1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组件,可用于室外机、室内机或一体式空调等结构,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其中,第一加热装置靠近换热器的第一面设置,第二加热装置靠近换热器的第二面设置,而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可优选为PTC加热装置,这样可通过两个加热装置来加热换热器,以增强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的温度。而两个加热装置一个靠近第一面安装,另一个靠近第二面安装,而具体地,两个加热装置既可大致相互连接地设置在换热器的中部,也可相互分开地设置在换热器的两侧,而线段BO与线段OD形成的第一角度A1反映了第二加热装置偏离第二面的角度,而线段AO与线段OC形成的第二角度A2反映了第一加热装置偏离第一面的角度,而第一角度A1与第二角度A2的差值A1-A2大于等于负18°小于等于正18°使得第一角度A1与第二角度A2的角度值差不多,这就使得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能够大致相对换热器对称安装,这样便使得两个加热装置能够对换热器的两侧大致进行均匀加热,这样就使得换热后的空气的温度比较均匀,从而在将换热器应用到空调等上时,便能够使空调的出风温度更加均匀,进而可提高用户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42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