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词曲创作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93372.6 | 申请日: | 2019-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4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许黄月华;左永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淇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0H1/00 | 分类号: | G10H1/00;G10H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王馨仪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中和区***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词曲创作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词曲创作系统及方法,其包括:基于多媒体资料库的排名顺序,通过神经网络分析受欢迎音乐的曲调架构以建构曲调组合模型的曲调分析引擎;基于该多媒体资料库的排名顺序以及文字资料库,通过神经网络分析受欢迎音乐的歌词架构及分析来自该文字资料库的词句架构以建构歌词组合模型的曲调分析引擎;提供各种曲风属性或各种风格属性的预设框架的风格选择单元;根据该歌词组合模型提供多个填词栏位的对应歌词集以供选择或修改的歌词选择单元;以及根据该曲调组合模型提供多个填曲栏位的对应曲调集以供选择或修改的曲调选择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词曲创作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可输入词句或输入乐曲而产生对应的乐曲或是歌词的自动创作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既有的音乐创作系统,一般为提供将语音转为乐谱,通过语音辨识单元接收使用者的语音,并转换为数位讯号,根据数位讯号的音频、音长、强弱音及速度等资讯,比对资料库内匹配的音符,再根据音符转换为乐谱,即便使用者不具备音乐经验或乐理知识,也能以既有的音乐创作系统,将使用者哼唱的语音直接转换为乐谱,并显示于显示单元上。
此外,使用者可配合资料库内的多种音色,在接收到使用者自资料库内,选取适合音色后,将音色套用至乐谱上,并以该播音单元,即时播放该音色的乐谱的音乐,如此,使用者立即观看个人所创作的乐谱,并听取套用音色后的乐谱的音乐。
但,既有的音乐创作系统仅能提供单一的由使用者的语音转换为乐谱,其所创作的音乐是否动听,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的个人能力,既有的音乐创作系统并未能进一步提供援助或帮助。
况且,现有的音乐创作系统都仅能由语音转乐谱,并未能搭配歌词或由歌词自动产生匹配的音乐,亟待加以改良,本发明鉴于上述既有技术衍生的各项缺点加以改良创新,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发明的一种自动词曲创作系统及其方法。
发明内容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词曲创作系统,包括:曲调分析引擎,其基于多媒体资料库的排名顺序,通过神经网络分析受欢迎音乐的曲调架构,以建构具有多个曲调集的曲调组合模型;风格选择单元,其提供各种曲风属性或各种风格属性的预设框架,该预设框架包括预设歌词框架,其中,该预设歌词框架具有所选定的风格属性以及待填入的多个填曲栏位;以及曲调选择单元,其根据该曲调组合模型提供各该多个填曲栏位对应的该曲调集供选择或修改,其中,该所提供的对应曲调集符合各该多个填曲栏位的时间长度。
在前述的自动词曲创作系统中,该预设框架对应该各种曲风的前奏、主歌、导歌、副歌、过渡、及尾奏的排列组合,该多个填曲栏位以该前奏、主歌、导歌、副歌、桥段、及尾奏为基础分别设定字数及时间长度。
在前述的自动词曲创作系统中,该曲调选择单元通过时间变数以每次分别提供具有不相同组合的该对应曲调集;或者,该曲调组合模型的该多个曲调集是基于能量结构变化、频谱结构变化、音阶变化、或时间长短变化为基础所建构。
在前述的自动词曲创作系统中,该曲调分析引擎通过该神经网络分析主副歌、发音分类、属性、及平仄顺序、或通过马可夫模型以建构该曲调组合模型;且其中,该神经网络为卷积神经网络或递归神经网络的长短期记忆模型。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自动词曲创作系统,包括:歌词分析引擎,其基于该多媒体资料库的排名顺序以及文字资料库,通过该神经网络分析受欢迎音乐的歌词架构及分析来自该文字资料库的词句架构,以建构具有多个歌词集的歌词组合模型;风格选择单元,其提供各种曲风属性或各种风格属性的预设框架,该预设框架包括预设曲调框架,其中,该预设曲调框架具有所选定的曲风属性以及待填入的多个填词栏位;以及歌词选择单元,其根据该歌词组合模型提供各该多个填词栏位对应的该歌词集供选择或修改,其中,该所提供的对应歌词集符合各该多个填词栏位的字数。
在前述的自动词曲创作系统中,该预设框架对应该各种曲风的前奏、主歌、导歌、副歌、过渡、及尾奏的排列组合,该多个填词栏位以该前奏、主歌、导歌、副歌、桥段、及尾奏为基础分别设定字数及时间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淇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淇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33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