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的拆分结构及装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91759.8 | 申请日: | 2019-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9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吴潜;张馨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E02D27/42 |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柱 阶型 装配式钢结构 装配 一体连接结构 台阶凹槽 台阶套 钢板 底部凹槽 顶部凹槽 钢结构柱 建筑领域 实际工程 台阶顶面 灌浆料 底面 下端 罩扣 灌注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的拆分结构及装配方法。钢管柱的下端与底部端钢板为一体连接结构,所述一体连接结构设置于第一台阶内的第一台阶凹槽中;第二台阶套设于钢管柱外侧与第一台阶凹槽之间,第二台阶通过其底面开设的第二台阶底部凹槽,罩扣于底部端钢板的上方;第三台阶套设于钢管柱外侧与第二台阶顶面开设的第二台阶顶部凹槽之间;在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之间、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之间、第三台阶和钢管柱之间,分别灌注灌浆料,完成钢管柱和阶型基础的装配。本发明实现钢结构柱与阶型基础的装配,满足实际工程设计、施工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的拆分结构及装配方法,生产的装配式阶型基础结构可作为钢框架结构或单层钢排架结构的承重基础。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仍以现浇施工工艺为主,需要在施工现场支模、扎筋、浇筑混凝土及养护。现浇施工作业环境污染严重,产生较多建筑垃圾;且现浇作业需要大量人工现场作业,劳动效率低下。随着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现浇作业工程造价较高;同时,施工工期较长,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施工质量较难把控。现浇工艺不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装配式钢结构具有轻质高强,安装方便,节能环保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得到大力推广。但对于钢结构的基础,一般还是采用现浇的方法。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结构及装配方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吊装方便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拆分结构及装配方法,实现钢结构柱与阶型基础的装配,满足实际工程设计、施工需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的拆分结构,钢管柱的下端与底部端钢板为一体连接结构,所述一体连接结构设置于第一台阶内的第一台阶凹槽中;第二台阶套设于钢管柱外侧与第一台阶凹槽之间,第二台阶通过其底面开设的第二台阶底部凹槽,罩扣于底部端钢板的上方;第三台阶套设于钢管柱外侧与第二台阶顶面开设的第二台阶顶部凹槽之间;在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之间、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之间、第三台阶和钢管柱之间,分别留有空隙,所述空隙之间通过灌注灌浆料连接。
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的拆分结构,第二台阶凸出于第一台阶的上表面,第三台阶凸出于第二台阶的上表面。
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的拆分结构,装配式阶型基础第一台阶内设置第一台阶凹槽,第一台阶凹槽的深度大于100mm,第一台阶凹槽的宽度大于第二台阶宽度30mm,第一台阶凹槽的底面厚度不小50mm。
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的拆分结构,装配式阶型基础第一台阶距离底面和侧面均为30~50mm的内部设置钢筋网,钢筋网位于第一台阶内部。
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的拆分结构,装配式阶型基础第二台阶的中间设置第一预留钢管柱孔洞,第一预留钢管柱孔洞的宽度大于钢管柱宽度20~40mm。
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的拆分结构,第二台阶的顶面设置第二台阶顶部凹槽,第二台阶顶部凹槽的宽度大于第三台阶宽度20~40mm。
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的拆分结构,第二台阶的底面设置第二台阶底部凹槽,第二台阶底部凹槽的宽度大于底部端钢板的宽度20~40mm,第二台阶底部凹槽的深度大于底部端钢板的厚度20~40mm。
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的拆分结构,装配式阶型基础第三台阶的中间设置第二预留钢管柱孔洞,第二预留钢管柱孔洞的宽度同第一预留钢管柱孔洞。
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阶型基础的拆分结构,钢管柱与底部端钢板焊接,底部端钢板的宽度大于钢管柱宽度20~40mm,底部端钢板的厚度为8~12mm;钢管柱的截面是方形、圆形或工字形,第一预留钢管柱孔洞内壁和第二预留钢管柱孔洞内壁与钢管柱距离大于20~4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17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库岸陡坡的钢沉箱桩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插入式预制桩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