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用黄葵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91033.4 | 申请日: | 2019-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3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谭烨;刘吟;邵兴伟;陈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B15/30 | 分类号: | A24B15/30;A24B3/12 |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邹舟 |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用黄葵 提取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用黄葵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分别以黄葵的果实外皮、干叶、籽为提取原料,以多种极性溶剂为提取剂,分别进行提取反应,将三种提取液去除溶剂按一定比例混溶于乙醇溶液中,得到一种烟用黄葵提取物。将烟用黄葵提取物溶于溶剂中,将其在卷烟生产的烟丝卷制过程中喷洒在烟丝上应用。本发明增加了黄葵新的功效和作用。黄葵提取物作为烟草制品添加剂,效果明显,对开发具有特色风格的“中式卷烟”制品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植物提取物在烟草制品中的应用,具体是一种烟用黄葵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中式卷烟”核心竞争力是形成产品特色风格,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适应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吸食习惯和消费需要。中式烟用香精香料是中式卷烟产品的“灵魂”,是中式卷烟风格特色形成的奥秘所在。在卷烟中科学地加香加料,正是突出卷烟产品的个性化风格的重要手段。同时,为了提高吸烟的安全性,减害降焦已成为“中式卷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降低卷烟焦油的同时,增进和提高烟气浓度和香味,也只有借助于加香加料技术。随着中式卷烟减害降焦工作的深入,烟草加香加料愈加显示出其重要性。
构筑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式烟用香精香料和新技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香精香料,让健康的理念随着卷烟的雅香,一起走向消费者,是发展“中式卷烟”的基础研究之一。
黄葵具有自身独特的香气风格,含有多种甾醇;黄葵叶中还含有多种糖甙化合物;种子中含有具有特征香气的内酯类物质,用水蒸汽蒸溜法可提制芳香油,是名贵的高级调香料;根、叶、花多做为中药使用。本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黄葵种子提制芳香油,产量低、成本高,限制了其在香精香料领域中的应用;而且,黄葵其它部分中的致香成分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烟用黄葵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采用黄葵的果实外皮、干叶、籽为提取原料,以多种极性溶剂为提取剂,分别进行提取反应,将三种提取液去除溶剂按一定比例混溶于乙醇溶液中,得到一种烟用黄葵提取物。
一种烟用黄葵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黄葵果实外皮为提取原料,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提取剂与黄葵果实外皮的质量比为5~15:1,在40~70℃提取1~5小时,分离出料液,分离后的料液浓缩至浸膏状,冷冻干燥得到固体粉末A;
(2)采用黄葵干叶为提取原料,以质量分数为50~75%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剂与黄葵干叶质量比为10~20:1,在50~90℃提取1~5小时,分离出料液,分离后的料液浓缩至浸膏状,得到黄葵叶提取物;
(3)采用黄葵籽为提取原料,饱和食盐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为提取剂,通过蒸馏萃取法提取,然后分离出有机相,分离后的有机相浓缩至浸膏状,冷冻干燥得到固体粉末B;
(4)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得到的提取产物按比例混溶于70~95%乙醇溶液中,即得到本发明的烟用黄葵提取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饱和食盐水与黄葵籽质量比为15~20:1,有机提取剂与黄葵籽质量比为2~5: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调节加热温度使水相和有机相的馏出速度相等,其提取时间为1~5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有机溶剂为戊烷、异戊烷、乙醚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添加的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其中固体粉末A为5~40份、黄葵叶提取物为30~80份、固体粉末B为1~10份、乙醇溶液为80~300份。
一种烟用黄葵提取物的应用,将烟用黄葵提取物按照质量比0.01%~0.05%加入到卷烟的烟丝中。
进一步的,将烟用黄葵提取物按照质量比0.02%~0.04%加入到卷烟的烟丝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10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