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刺花椒品系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88249.5 | 申请日: | 2019-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8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敏;刘毳;刘锐;朱治雨;王玲;罗俊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敏 |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9/02;A01G17/00;A01G7/06;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4024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花椒 品系 培育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花椒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无刺花椒品系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包括盖体和盒体,盖体可启闭的连接在盒体上,盖体关闭后与盒体形成中空腔体,盒体内设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与盒体之间形成密闭的药液腔,所述弹性层与盖体之间形成吸水腔,使用时吸水腔内放置有吸水材料,盖体上设有多个吸水孔,所述盒体上设有出液孔和进液管,出液孔内设有出液单向阀,进液管内设有进液单向阀;培育装置在使用时,放置在砧木的顶面上,使得药液缓慢流向切口处;采用本发明的培育装置和培育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药液无法被切口完全吸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花椒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无刺花椒品系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花椒是芸香科花椒属的一种香料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既是香料植物也是传统的药用植物,栽培花椒兼具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水土保持效益。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花椒品种改良,并断断续续进行了无刺花椒品种发掘和培育研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经验较为丰富。
无刺花椒的嫁接,主要包括枝接和芽接两种方式,枝接即在砧木的顶部开切口,将接蕙(枝条)插入切口中,而芽接是在砧木的一侧开切口,后将接蕙(枝芽)插入切口内,现有技术中在采用枝接的方式对花椒嫁接时,发现接蕙的存活率非常低,因此在采用枝接的方式嫁接后,通常会向切口内加入帮助切口快速“愈合”的药液,但是药液一次性加入到切口中会存在药液无法被切口完全吸收的问题,同时药液中大量水分直接与切口接触,使得切口产生腐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无刺花椒品系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药液无法被切口完全吸收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
无刺花椒品系培育装置,包括盖体和盒体,所述盖体可启闭的连接在盒体上,所述盒体内设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与盒体之间形成用于装混合药液的密闭的药液腔,盖体闭合后,所述弹性层与盖体之间形成封闭的吸水腔,使用时吸水腔内放置有吸水材料,所述盖体上设有多个吸水孔,所述盒体上设有出液孔和进液管,出液孔内设有出液单向阀,进液管内设有进液单向阀。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与效果:
1、采用本基础方案的培育装置,由于吸水腔内的吸水材料在吸收水分后,吸水材料的重量增大,从而使得弹性层向药液腔内凹陷,挤压药液腔内的混合药液,使得混合药液能够不断的流向砧木的切口处,避免人工一次性加入过多的混合药液,一方面药液从切口侧边流出导致切口无法完全吸收,另一方面混合药液中的大量水分直接与切口接触,从而产生切口腐烂的问题,另外也无需人工向切口处定期的补充混合溶液,降低人工成本。
2、本基础方案在使用时,吸水材料能够将混合药液以及植物蒸发产生的多余水分进行吸收,避免混合溶液中大量的水分进入切口中,从而使得切口产生腐烂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吸水材料为高吸水性树脂颗粒。
有益效果: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内又称保水剂,其不仅能够快速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同时当外界的水分低于保水剂内的水分时,保水剂会缓慢的释放出水分,采用这样的吸水材料能尽可能的避免切口在愈合以及接蕙在生长过程中,因水分过多而腐烂,或因水分过少而失水枯萎的问题产生。
进一步,所述混合药液包括质量份数为0.2~0.4份的杀菌剂、0.6~0.8份的α-萘乙酸和2~5份的蒸馏水,所述杀菌剂为异噻唑啉酮、多菌灵或两者的混合物。
有益效果:杀菌剂用于抑制和杀灭切口处的病菌群,以预防或治疗植物的腐皮病;而α-萘乙酸为植物的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代谢,从而促进嫁接的切口能够快速的愈合。
进一步,所述盖体与盒体均呈半球形,盖体闭合后与盒体形成球体。
有益效果:由于培育装置在使用时与塑料薄膜直接接触,球体的形状能够避免培育装置刺破塑料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敏,未经张晓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82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