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防乳增效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7932.7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5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华;孙永涛;汪成;孙玉豹;邹剑;王秋霞;吴春洲;肖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92 | 分类号: | C09K8/592;C09K8/58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陈丹;张奎燕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增效剂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防乳增效剂及其制备和应用,其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份:酚胺树脂聚醚化合物30~50%,磺酸盐表面活性剂10~20%,氟碳表面活性剂0.1~0.3%,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0.5~2%,除氧剂2~5%,醇类溶剂25~50%。所述高温防乳增效剂在常见油田热力开采油藏平均温度(150℃~250℃)下,可以有效抑制蒸汽冷凝水、热水与地层稠油形成油包水乳状液,并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润湿,在综合提高稠油油田热力开采效果的同时也避免对油田产出液处理造成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防乳破乳剂以及油田热采增效用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温防乳增效剂及其制备和应用,具体是在常见油田热力开采油藏平均温度下(120~250℃),抑制蒸汽冷凝水、热水与地层稠油形成油包水乳状液,并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润湿,在综合提高稠油油田热力开采效果的同时也避免对油田产出液处理造成冲击。
背景技术
稠油热采注热过程中蒸汽冷凝水或热水与地层稠油中的天然乳化剂胶质、沥青质接触极易形成油包水型乳化液,使稠油粘度急剧增加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导致注汽压力升高,蒸汽波及系数降低,而且使岩石润湿性转化为亲油,减小了可流动油量,从而降低了热采开采效果和采收率。同时产出液中的油包水乳状液造成采油平台的加热脱水设备油水分离效果差,甚至引发电脱水设备工作电流过高而导致外输稠油含水率升高。
另外,在稠油热采多轮次后期,添加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增效的方法,但是在稠油开采前几轮次开采过程中,该方法并不适用,主要是因为在前几轮次热采过程中,含水相对较低,甚至低于30%,加入磺酸盐表活剂非但不会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实现乳化降粘,反而会形成油包水乳状液,同样面临着降低热采效果和对产出液处理设备造成冲击的后果。
另外,破乳剂加入油井内可以有效地阻止稠油在井内乳化。在稠油对于耐温小于120℃的破乳剂,国内外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和研究,也出现了许多高效的破乳剂。但由于热采注热时地面注热温度为250~350℃,地层温度经常高达120℃~250℃,破乳剂失活,无法在地层中起到防乳破乳作用。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防乳增效剂,应用于稠油热采领域,既能防止稠油乳化、又能实现热采增效。具体功能如下:其在油田热力开采油藏平均温度下(120~250℃),可以有效地抑制地层中的稠油与蒸汽冷凝水或热水形成油包水乳状液,并对已经形成的乳状液进行破乳,同时通过阻止乳化堵塞、降低界面张力、改变润湿等作用提高热流体的驱油效率,提高热采效果。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既能防乳破乳又能热采增效的高温防乳增效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份:
酚胺树脂聚醚化合物30~50%、磺酸盐表面活性剂10~20%、氟碳表面活性剂0.05~0.15%、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0.5~2%、除氧剂2~5%、醇类溶剂25~50%。
可选地,所述高温防乳增效剂由酚胺树脂聚醚化合物30~50%、磺酸盐表面活性剂10~20%、氟碳表面活性剂0.05~0.15%、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0.5~2%、除氧剂2~5%、醇类溶剂25~50%质量份的组分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高温防乳增效剂中,所述酚胺树脂聚醚化合物数均分子质量为5000~50000,其中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3~4。
本发明提供的高温防乳增效剂中的酚胺树脂聚醚化合物,通过下述方法合成:(1)将多烯多胺、双酚A、多聚甲醛同时加入到高温高反应釜中,反应得到酚胺树脂;(2)抽真空至负压后,继续投加环氧丙烷和催化剂氢氧化钠,反应得到酚胺树脂聚氧丙烯醚;(3)继续抽真空,投加环氧乙烷,在下反应得到酚胺树脂聚醚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酚胺树脂聚醚化合物步骤中,步骤(1)所述的反应条件为70-90℃,反应2-4h,可选地,反应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79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田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 下一篇:高效活性超分子压裂液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