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治地下害虫的生物有机肥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7892.6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4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浩;李新花;孙琳;释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C05G3/02;C05G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韩洪淼 |
地址: | 25622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有机肥 地下害虫 制备 功能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菌剂 有效活菌数 杀菌物质 植物来源 有机质 氮磷钾 重量份 防治 有机肥 烟末 药肥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有机肥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治地下害虫的生物有机肥及制备方法。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有机肥40‑60份、烟末45‑52份、微生物菌剂0.5‑1.5份。本发明通过使用植物来源的杀菌物质作为生物有机肥的原料,打造药肥一体的功能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的指标为,有效活菌数≥5亿,有机质≥60%,氮磷钾≥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有机肥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治地下害虫的生物有机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有机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 (如畜禽粪便 、 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 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随着经作区复种指数的提高,像地蛆、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持续爆发,现有的生物有机肥只能补充有机质和有益菌不能对地下害虫进行有效的防治,而农药又对土壤及农作物带来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目前生物有机肥存在的问题是只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微生态,不能防虫。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治地下害虫的生物有机肥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防治地下害虫的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有机肥40-60份、烟末45-52份、微生物菌剂0.5-1.5份。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包括黑曲霉、绿色木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荧光假单胞菌 PSl、短小芽孢杆菌SQR-N43、芽孢杆菌 N11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包括绿色木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荧光假单胞菌 PSl、短芽孢杆菌 N11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绿色木霉、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荧光假单胞菌 PSl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治地下害虫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按如下重量比例关系称取原料:有机肥40-60份、烟末45-52份、微生物菌剂0.5-1.5份,将上述有机肥和烟末混合均匀备用;采用条垛型有氧发酵的方式堆积,在料垛的底面两侧以及料垛的中间位置设置3个通风槽;将有机肥和烟末混合物与微生物菌剂分层铺设,底层铺设一层有机肥和烟末混合物然后均匀洒一层微生物菌剂,如此铺设5-7层有机肥和烟末混合物,含水量为58-62%;铺设完毕进行堆积发酵,堆积6-10天后第1次翻堆,以后每隔4-6天翻堆一次,共计进行3-5次翻堆;整个堆积温度维持32-38℃;堆积完毕后进行粉碎及筛分,得到具有防治地下害虫的生物有机肥,其中指标为有效活菌数≥5亿,有机质≥60%,氮磷钾≥5%。
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发明的具有防治地下害虫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含水量为60%;翻堆4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治地下害虫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该生物有机肥中的有机肥成分的制备步骤,具体如下:
使用按重量计算的下述组分:蘑菇渣75-85%、羽毛粉3-5%,8-10%腐植酸和0.2-1.0%的有机物料腐熟剂进行混合,然后添加到槽式发酵池中进行好氧堆肥,底部通入空气、上部进行搅拌,保证堆中心含氧量不小于 10%;当温度升高到50℃以上时每天翻抛1次,经过30天腐熟以后,进入后熟区进行陈化处理,陈化10-15天以后,得到有机肥。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含有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 放线菌微生物类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生物有机肥,采用有机肥以及烟末的有组合,既保证了高数量的有效活菌,又具有杀虫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7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