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侧耦合反馈式可调光学微腔延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86660.9 | 申请日: | 2016-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7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吕亮;肖鸿晶;孙立;唐述林;周俊峰;王德辉;向荣;俞本立;桂华侨;刘建国;裴国超;王焕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6/26 | 分类号: | G02B6/26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王闯;葛莉华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反馈 可调 光学 延时器 | ||
1.一种异侧耦合反馈式可调光学微腔延时器,包括光信号输入端(1)、光信号输出端(2)和光学微腔(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个耦合器件(4)和耦合器(7),所述光信号输入端(1)和耦合器(7)的端口A通过其中一个耦合器件(4)在光学微腔(3)的一侧与光学微腔(3)耦合,所述光信号输出端(2)和耦合器(7)的端口C通过另一个耦合器件(4)在光学微腔(3)的另一侧与光学微腔(3)耦合;
光信号输入端(1)的光信号通过一个耦合器件(4)注入到光学微腔(3),注入到光学微腔(3)的光信号通过2个耦合器件(4)分别从光学微腔(3)的两侧耦合输出,两条输出路径分别为:A.与耦合器(7)的端口A相连的一侧,光信号进入耦合器(7),然后一部分从端口B直接输出,另一部分从端口C输出然后通过耦合器件(4)重新注入到光学微腔(3);B.与光信号输出端(2)相连的一侧,光信号直接输出到光信号输出端(2);达到稳定输出的总延时后的光信号由光信号输出端(2)输出;
上述延时器中,光信号的延时效果,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设Ein为光信号输入光场,透过一个耦合器件(4)与光学微腔(3)耦合,E11为输入光场与光学微腔(3)耦合的光场,E21为光场E11经过半周长光学微腔(3)损耗后的光场,E22为透过另一个耦合器件(4)光场E32与光学微腔(3)内光场E21耦合的光场,E12为光场E22经过半周长光学微腔(3)损耗后的光场,E13为光学微腔(3)与耦合器(7)端口A连接的端口的输出光场,E31为光场E13经过一段长为L13的光纤损耗后的光场,Eout1为光场E31经过耦合器(7)输出的光场,E32为光场E31经过耦合器(7)耦合至另一个耦合器件(4)再经过另一段长为L32的光纤损耗后的光场,Eout2为最终的输出光场;
设p1、k1为光场Ein输入到光学微腔(3)的透射系数和耦合系数,p′1、k′1为光场E12输入到光学微腔(3)的透射系数和耦合系数,p2、k2为光场E32输入到光学微腔(3)的透射系数和耦合系数,p′2、k′2为光场E21输入到光学微腔(3)的透射系数和耦合系数,且有p1=p′1,k1=k′1且p2=p′2,k2=k′2且c为光速,光学微腔(3)内部折射率为ns,周长为2L12,损耗系数为αs,相移为延时为2τ12,ω为输入光的频率,ω0为光学微腔共振频率,Δω为光学微腔(3)中心频率的失谐,满足:τ12=2nsL12/c,光纤折射率为n,损耗系数为α,L13为E13到E31的总长度,长为L13的相移为传输用时为τ13,满足L32为E31到E32的总长度,长为L32的相移为传输用时为τ32,满足τ为最终输出光场Eout2相对输入光场Ein的总延时,η为耦合器的耦合系数,
光场基本方程有:
经过对上述光场基本方程的推导,可以得到基于此反馈式可调光学微腔延时器的总延时τ的表达式为:
其中:
通过调节耦合器的耦合系数η以及光纤延时τ13、τ32参数即可实现对延时效果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666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放光路下的激光信号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 下一篇:可调滤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