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功率并联逆变器双电源双炉体任意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6130.4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2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江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德因达电炉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5K5/02;E05B65/52;E05B63/14;E05C9/04;E05B19/00;E05B35/00;E05B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张明利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并联 逆变器 双电源 双炉体 任意 切换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并联逆变器双电源双炉体任意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电容柜、第二电容柜、第一感应炉和第二感应炉,所述第一变压器与第一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柜内设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一端均与第一感应炉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与第二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柜内设有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一端与第二感应炉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与第三开关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与第二开关另一端电性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并联逆变器双电源双炉体任意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感应炉分并联逆变和串联逆变两种电源。两种电源的优缺点如下:
串联逆变的优点:1、电源的功率可以对两只炉子自由切换且功率可以任意分配:一只炉子,可以烘炉、保温浇筑;另一只炉子大功率熔炼。能够实现连续浇铸和浇铸大件(等于炉体容量两倍)非常适合;2、整流为不控整流一直满开,功率因素高。
串联逆变的缺点:1、由于负载槽路电流需要流通器件,受器件的局限,功率做不大。目前为止,最大功率只能做到10000KW左右;局限在15吨及以下容量的熔化装置;2由于器件流通槽路电流,所有的电连接都要加大数倍;相应的成本增加很多。
并联逆变的优点:1、由于并联逆变线路的槽路电流不需要流通器件,因此,电源的功率可以做的很大,目前可以做到36000KW;相应的炉体容量可以做到70-80吨。容易实现大型铸件浇铸;2、电气连接及器件相对成本低。
并联逆变的缺点:1、小于额定功率运行时,功率因素低;2、电源功率不能够自由切换,只能一只炉子使用,另一只炉子备用。
虽然串联逆变和并联逆变都有着各自的优点,但是各自的缺点也是不能忽视的,各自缺点的存在,从而使整体的生产不能实现高效连续生产的目的,现有的控制开关都安装在电容柜内,大部分情况下,电容柜的防开启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现有的大部分电容柜都采用较为简单的锁,防技术性开启的难度极低,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环境下,为了防止别人擅自开启,对内部进行擅自操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电容柜的安全性要求较高,采用一般的锁,导致电容柜很容易开启,容易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并联逆变器双电源双炉体任意切换装置,有效地综合两种电源优点,并解决了两种电源的缺点,实现高效能连续生产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大功率并联逆变器双电源双炉体任意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电容柜、第二电容柜、第一感应炉和第二感应炉,所述第一变压器与第一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柜内设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一端均与第一感应炉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与第二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柜内设有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一端与第二感应炉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与第三开关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与第二开关另一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采用双相切换开关,且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均通过PLC编程控制。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容柜和第二电容柜均采用相同的电容器柜柜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德因达电炉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德因达电炉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61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