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紫铜或黄铜为基材的亮锡汽车零部件的退镀液和退镀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85573.1 | 申请日: | 2019-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2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 发明(设计)人: | 熊桂利;韩新权;郭新民;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壁市正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F1/30 | 分类号: | C23F1/30;C25D3/32;C25D3/38;C25D5/34;C25D5/48;C25D5/10 |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志军 |
| 地址: | 458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铜 黄铜 基材 汽车零部件 退镀液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紫铜或黄铜为基材的亮锡汽车零部件的退镀液和退镀工艺,所述退镀液组成如下:氢氟酸50‑150ml/L、硝酸25‑75ml/L、双氧水15‑40ml/L、光亮剂10‑15ml/L。将不合格亮锡汽车零部件产品置于10‑40℃的退镀液中,退镀300s‑600s。本发明采用浓度相对较大的氢氟酸实现退锡,而氢氟酸又不与铜基材发生反应,因而能很好的保护基材不受损伤,同时采用浓度相对较低的硝酸和双氧水对铜基材进行微蚀,进而起到抛光作用,本发明采用氢氟酸、硝酸和双氧水三者作为一个整体,解决了传统退镀液退镀过后基材已被损伤,镀亮锡后发雾,不容易镀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亮锡汽车零部件退镀液及退镀工艺。
背景技术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目前插接件电镀工艺流程为:铜或铜合金基材—化学除油—电解除油—活化—预镀铜—镀锡—中和—烘干,这个过程中的任一工艺流程如果出现问题,都会对产品的外观或性能造成影响,出现问题时我们就要对产品进行退镀,退镀的基础是对产品的基材尺寸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传统退镀液能退锡的同时对基材伤害也较大,我们现有的镀锡品种分两类:亚锡和亮锡;传统退镀液退出后镀亚锡尚可,镀亮锡不容易镀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退镀液能退锡的同时对基材伤害较大,由于亮锡产品对基材的光洁度要求较高,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紫铜或黄铜为基材的亮锡汽车零部件的退镀液和退镀工艺,此退镀液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以紫铜或黄铜为基材的亮锡汽车零部件的退镀液,组成如下:氢氟酸50-150ml/L、硝酸25-75ml/L、双氧水15-40ml/L、苯并三氮唑0.2-0.5g/L、光亮剂10-15ml/L。
氢氟酸浓度小于50ml/l时,退镀时间较长,退镀效率较低;氢氟酸浓度大于150ml/l时,酸浓度过高会对铜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以至于后续镀亮锡时不容易镀亮。
硝酸浓度小于25ml/l时,退镀时间较长,且退镀出的铜基材不容易光亮;硝酸浓度大于75ml/l时,硝酸属于强酸,此浓度下会对铜基体造成损害。
双氧水浓度小于15ml/l时,退镀效率较低,且退镀出的铜基材不容易光亮;双氧水浓度大于40ml/l时,此浓度下的双氧水在酸性情况下与铜的反应较为剧烈,会对铜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亮锡汽车零部件退镀液,组成如下:氢氟酸100ml/L、硝酸50ml/L、双氧水20ml/L、苯并三氮唑0.3g/L、光亮剂12ml/L。
利用所述的退镀液对锡汽车零部件进行退镀的工艺,方法如下:将不合格亮锡汽车零部件产品置于10-40℃的退镀液中,退镀300s-600s,对锡镀层的退镀速度为0.5-1μm/min。
反应原理:
一、氢氟酸和硝酸都能与锡进行反应,在酸性情况下双氧水也能与锡进行反应。
二、氢氟酸与铜的反应,氢前金属可置换酸中氢,水中氢。铜在氢后,故不能发生置换反应。硝酸可以和铜进行反应,但本发明配方中硝酸浓度太低(5%左右),反应较弱;同样,在酸性情况下,双氧水可以和铜反应,但浓度较低(2%左右),也比较弱。
三、抛光作用:硝酸和双氧水对基材铜有一定的微蚀作用,使基材退出后更平整光洁。
四、苯并三氮唑能够有效的保护铜,在漏出基材铜后,苯并三氮唑能够迅速的附着在铜上面,能够有效的防止铜的过腐蚀,是一种高效快捷的缓蚀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壁市正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未经鹤壁市正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55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