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生物滞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3639.3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5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寒寒;曹强;陈艳;陈涛;俞利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同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3F1/00;E03F5/08;E03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余莹 |
地址: | 215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生物 滞留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生物滞留装置,包括模框、生物滞留器和排水通气筏板组;模框内设有砾石排水层和沿模框长度方向排列的若干个生物滞留器;砾石排水层中贯穿有穿孔排水盲管,生物滞留器位于砾石排水层上方且其宽度小于模框宽度,生物滞留器的底板为网状结构,生物滞留器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填料层、过滤层和种植土层,各层之间通过透水土工布隔开,各生物滞留器之间可拆卸连接;排水通气筏板组包括分别与模框顶端和生物滞留器顶端相连的第一排水通气筏板和第二排水通气筏板,第一排水通气筏板和第二排水通气筏板构成排水通气通道。本发明在实际施工中无需放坡支护,单位占地面积功效高,养护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滞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生物滞留装置,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滞留设施是一种设置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初期径流雨水的低影响原位径流雨水处理设施,其在滞水、蓄水和净水功能上有较好的效果,应用范围较广,其效果与结构层、深度有较大的关联性。传统生物滞留设施标准断面自下而上依次为排水层、填料层、过滤层和种植土层,一般采用放坡式设计和施工。传统生物滞留设施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空间限制,实际施工中无法满足放坡开挖施工,导致实际使用率偏小,单位占地面积功效降低;(2)由于生物滞留设施结构采用砾石、填料和种植土结合,加之初期径流雨水污染比较严重,使用一段时间后填料容易堵塞无法正常发挥功效,养护清洗需要全部翻挖后进行,费工费时,养护成本高;(3)传统生物滞留设施对SS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TP和TN的去除不明显且不稳定;(4)传统生物滞留设施如果出现堵塞清理不及时,容易造成淤积、渍水,长时间导致排水能力下降,影响周边卫生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生物滞留装置,该生物滞留装置采用模框和生物滞留器的组合结构形式,在实际施工开挖应用时不需要放坡和砌筑,施工简单快捷,其中,模框可以隔离和稳固土壤,位于模框内的生物滞留器可以随意装配和拆卸,更换和再生方便,养护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排水通气阀板组构成排水通气通道,可以提高生物滞留装置的脱氮能力及排水能力。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生物滞留装置,包括模框、生物滞留器和排水通气筏板组;所述模框内设有砾石排水层和沿模框长度方向排列的若干个生物滞留器;所述砾石排水层位于模框底部,砾石排水层中贯穿有与外接雨水井相连通的穿孔排水盲管,所述生物滞留器位于砾石排水层上方,生物滞留器的宽度小于模框宽度,生物滞留器的底板为网状结构,所述生物滞留器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填料层、过滤层和种植土层,填料层、过滤层和种植土层之间均通过透水土工布隔开,各生物滞留器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相连;所述排水通气筏板组包括第一排水通气筏板和第二排水通气筏板,第一排水通气筏板和第二排水通气筏板分别与模框顶端和生物滞留器顶端相连,第一排水通气筏板和第二排水通气筏板构成排水通气通道,排水通气通道与模框和生物滞留器之间的空隙相通。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将生物滞留装置设计成模框和生物滞留器的组合结构形式,在实际施工开挖应用时不需要放坡和砌筑,施工简单快捷,其中,模框可以隔离和稳固土壤,位于模框内的生物滞留器可以随意装配和拆卸,更换和再生方便,养护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排水通气阀板组构成排水通气通道,可以提高生物滞留装置的脱氮能力及排水能力。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模框顶端和生物滞留器顶端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排水通气筏板与第一卡槽卡接,第二排水通气筏板与第二卡槽卡接。通过将排水通气筏板组设置成与模框和生物滞留器卡接,结构简单且可以实现排水通气筏板组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水通气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竖向通道、倾斜通道和水平通道,竖向通道竖直设置且与模框和生物滞留器之间的空隙相通,倾斜通道相对水平面倾斜向上设置,水平通道水平设置。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倾斜通道相对水平面的倾角为30~60°。如此设置,有利于大雨时模框顶部的积水快速沿排水通气通道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同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同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36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