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TIGIT抗体作为制备治疗泡型包虫病药物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82528.0 申请日: 2019-01-28
公开(公告)号: CN109745560B 公开(公告)日: 2022-08-12
发明(设计)人: 张传山;林仁勇;李亮;王慧;温浩 申请(专利权)人: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分类号: A61K39/395 分类号: A61K39/395;A61P33/10
代理公司: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代理人: 汤建武;周星莹
地址: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国省代码: 新疆;6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tigit 抗体 作为 制备 治疗 泡型包虫病 药物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泡型包虫病治疗药物技术领域,是一种抗‑TIGIT抗体作为制备治疗泡型包虫病药物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公开抗‑TIGIT抗体对泡型包虫病的治疗作用,同时本发明首次公开抗‑TIGIT抗体主要依赖CD4+T细胞发挥泡型包虫病的治疗功能,且通过药效学实验数据可知,抗‑TIGIT抗体对泡型包虫病病灶生长抑制和肝脏病理性损伤缓解均具有治疗的效果,即说明抗‑TIGIT抗体对泡型包虫病能够作为新型的抗包虫病药物,从而为泡型包虫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泡型包虫病治疗药物技术领域,是一种抗-TIGIT抗体作为制备治疗泡型包虫病药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包虫病(Echinococcosis),呈世界性分布,亦称为棘球蚴病,它的蚴虫寄生于人体将导致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目前公认的有4种,即细粒棘球蚴绦虫(E.granulosus,E.g)、少节棘球蚴绦虫(E.oligarthtus,E.o)、多房棘球蚴绦虫(E.multilocularis,E.m)和福氏棘球蚴绦虫(E.vogeli,E.v),其中,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isis,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E.m)的幼虫(六钩蚴)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类肝癌样”致死性寄生虫病,几乎原发于肝脏,本病呈隐袭进行性的特点,WHO资料显示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病人10年病死率高达94%,成为西部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虽然近几十年手术切除术、药物治疗及其它治疗方法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但泡型包虫病的有效治疗仍然是个难题。

目前,学者认为包虫病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对于术后预防或者无法实施手术的AE患者临床给予口服ABZ(阿苯达唑)片剂或者脂质体,临床上使用ABZ后出现多种不良的毒、副反应,导致其使用受限。在家畜饲养管理中,手术治疗因其成本相对较高且容易复发而很难用于生产实践,因此药物治疗对于该病则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于实施手术的包虫病患者,术后仍然需要持续用药2年以上,并在10年内定期进行复查防止术后复发;而对于不能实施手术的患者只能长期服用苯并咪唑类药物进行治疗。苯并咪唑类药物主要为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该类药物通过对虫体β-tubulin具有高度亲和力,因此抑制寄生虫微管的聚合作用而杀死虫体,其中阿苯达唑因吸收性较好而应用更为广泛。但目前很多报道已表明,因该类药物靶点即虫体β-tubulin与宿主β-tubulin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4%,导致药物不仅与虫体β-tubulin能够产生相互作用,而且导致药物与宿主β-tubulin也能够产生相互作用,而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然而更糟糕的是除这类药物外病人尚无其他选择。另一方面,人们发现通过苯并咪唑与吡喹酮的联合用药,能够提高苯并咪唑治疗包虫病的效果,但这一方法却仅适用于部分患者,虽然吡喹酮为成功治疗血吸虫病的有效药物,但近十年里临床出现了吡喹酮抗药性不断增长的现象,同时在动物研究领域,因改变苯并咪唑靶点结构而导致抗药性增加的现象也已报道。因此,对于防治包虫病而积极寻找新药物及其作用靶点和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意义重大。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宿主的免疫状态是影响E.m感染寄生、病灶活性及其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也发现,AE病人存在较高的自愈转归现象,而能够形成活跃期病例仅占1%至2%,并且E.m可利用自身分泌性蛋白负性调控宿主免疫系统或诱导免疫偏移。由此可见,同样是E.m感染的AE病人,因产生不同的免疫应答反应,造成截然不同的临床结局。针对活跃期AE病人,研究发现肝脏局部和系统性T细胞处于一种免疫耗竭或无能的状态,造成E.m慢性寄生和侵袭性生长。据报道,利用IFN-γ、IFN-2α和IL-12等细胞因子干预,对于泡型包虫病的免疫治疗是有效的。因此,探索E.m感染所致宿主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开发新的免疫干预策略和靶点,以提高包虫病药物治疗的质量,始终是研究重点方向和任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2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