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粗勒草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2385.3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6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融;陈灿理;江斌;檀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明耿道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黄以琳;林祥翔 |
地址: | 365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植体 预处理 组织培养 繁殖 规模化生产 生根培养基 外植体选取 灭菌消毒 伤口处理 生根培养 诱导培养 增殖培养 增殖周期 壮苗培养 壮苗 污染率 诱导率 结痂 芽点 增殖 诱导 | ||
1.一种粗勒草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外植体选取:在粗勒草生长旺盛期,选择长势良好、健壮、叶色美丽、株高25-35cm的植株,剪取带有3-5个节的当年生嫰茎为外植体;
外植体预处理:将嫩茎清洗后,切去嫩茎上其他叶片,保留两片心叶;将嫩茎常温水培2-3天至叶片切口结痂,得到预处理后的外植体;
灭菌消毒:对叶片切口表面的结痂膜进行剥离,然后用75%酒精对嫩茎表面进行擦拭,再用0.01%HgCl2浸泡嫩茎10-12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对嫩茎进行冲洗,得到灭菌消毒的外植体;
诱导培养:将灭菌消毒的外植体剪成0.8-1.0cm的茎段,每个茎段中有一个芽点,剥去茎段上芽点的表皮,然后在剥去表皮的芽点上划十字切口,切口深度为0.3-0.5mm,最后按芽点向上的方向将茎段水平放置在诱导培养基上进行20-30天的诱导培养,直至诱导出2-3cm的幼芽;所述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与2.0-5.0mg/L的BA和0.2-0.5mg/L的NAA混合配置;
增殖培养:幼芽按节切段后,将芽段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得到分化出的从芽;所述增殖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与3.0-4.0mg/L的BA和0.3-0.5mg/L的NAA混合配置;
壮苗培养:将分化出的丛芽切成单株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待培养20-30天,至幼苗株高2-5cm且其上丛芽已生长;所述壮苗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与1.5-2.0mg/L的BA和0.1-0.2mg/L的NAA混合配置;
生根培养:将幼苗株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0-30天,幼苗长出3条以上根系、幼苗株高至5-7cm,得到组培苗;所述生根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与0.3-1.0mg/L的NAA和1g/L的活性炭混合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勒草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预处理步骤,切叶片时用干净的刀片将叶片从叶基部平切,使得叶片切口平整且不伤茎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勒草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消毒步骤,所述无菌水浸洗嫩茎4-5次,每次间隔1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勒草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培养步骤,所述幼芽的基部长出愈伤团块;所述增殖培养步骤,还包括:将所述愈伤团块先抹芽再切片,将切片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得到分化出的丛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粗勒草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殖培养步骤,还包括将分化的丛芽进行继代增殖培养,具体步骤为:每隔30-45天将分化的丛芽切成段再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再分化出丛芽和愈伤组织,所述继代增殖培养可重复6-8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勒草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培养步骤,温度为23-25度,第一周进行暗培养,一周后进行散射光培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勒草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值、壮苗和生根培养步骤,温度为25-28度,光照9-11小时/天,光照强度为2500Lux-3000Lux;所述生根培养步骤,温度为25-28度,光照9-11小时/天,光照强度为2500Lux-3000Lux。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勒草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驯化移栽步骤:将生根培养基连带组培苗移至室外环境,5-7天后,打开培养基瓶盖,再2-3天后,将组培苗的根部清洗干净后移栽到穴盘中,移植后立即浇透水一次;得到移栽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粗勒草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穴盘中基质由质量比为3:1的泥炭和珍珠岩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明耿道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三明耿道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238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