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装式管箍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81752.8 | 申请日: | 2019-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8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华;周荣生;彭海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川路塑胶集团有限公司;嘉兴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55/17 | 分类号: | F16L55/17;F16L55/175;F16L21/06;F16L47/06;F16L47/32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卡槽 卡台 上管 下管 管箍结构 组装式 卡合 内表面 内侧壁 配合 管道技术领域 同心圆 破损管道 修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装式管箍结构,属于管道技术领域。包括卡合在一起的上管壳和下管壳,上管壳左侧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上管壳右侧的端部设有第一卡台;下管壳左侧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二卡台,下管壳右侧的内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卡台相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上管壳和下管壳通过第一卡台与第二卡槽的配合、第二卡台与第一卡槽的配合卡合在一起,且卡合后的上管壳的内表面和下管壳的内表面形成一个同心圆。本发明的组装式管箍结构对破损管道修复快,对管道碰管操作简单,质量好,效率高,效率是原来的3倍以上,所需费用是原来的1/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组装式管箍结构。
背景技术
管道是用管材、管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液体的装置。管道因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广泛应用与多行业,多领域。管道破坏,修复会发生浪费大量的材料,消耗大量的人工,修复效率低,且修复质量低。若要拆除重新安装,需拆除损坏的管道。管道安装过程中碰管或在原有的管道上开设三通也存在安装费时、费力等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破坏,修复会发生浪费大量的材料,消耗大量的人工,修复效率低,且修复质量低;若要拆除重新安装,需拆除损坏的管道。同时为了解决管道碰管或在原有的管道上开设三通存在的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式管箍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装式管箍结构,包括卡合在一起的上管壳和下管壳,上管壳左侧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上管壳右侧的端部设有第一卡台;下管壳左侧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二卡台,下管壳右侧的内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卡台相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上管壳和下管壳通过第一卡台与第二卡槽的配合、第二卡台与第一卡槽的配合卡合在一起,且卡合后的上管壳的内表面和下管壳的内表面形成一个同心圆。
本发明是这样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道破损修复或碰管、开设三通问题的:根据破损管道的口径选择相匹配的本发明的组装式管箍,在管道破损处,安装前先将在上管壳和下管壳的内表面及所有卡台与卡槽连接处、以及要连接的上下管道的连接处外表面涂覆上专用密封胶,将上管壳套设在管道左上部,然后将下管壳套设在管道右下部,然后将上管壳和下管壳相向卡合,使得所述上管壳和下管壳通过第一卡台与第二卡槽的配合、第二卡台与第一卡槽的配合卡合在一起,完成上管壳和下管壳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上管壳左侧的端部设有第三卡台,所述下管壳在靠近第二卡台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三卡台相配合的第三卡槽,所述上管壳在靠近第一卡台的外侧壁上设有第四卡槽,下管壳右侧的端部设有与第四卡槽相配合的第四卡台,所述上管壳和下管壳通过第一卡台与第二卡槽的配合、第二卡台与第一卡槽的配合、第三卡台与第三卡槽的配合、第四卡台与第四卡槽的配合卡合在一起,且卡合后的上管壳的内表面和下管壳的内表面形成一个同心圆。通过第三卡台和第三卡槽以及第四卡台和第四卡槽的配合,使得上管壳和下管壳卡合的更加牢固和紧密,有助于连接的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包括设置在上管壳左侧的内侧壁上的第一台阶槽、以及一端与第一台阶槽连通、另一端设置在上管壳侧壁内的第二台阶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槽包括设置在下管壳右侧的内侧壁上的第三台阶槽、以及一端与第三台阶槽连通、另一端设置在下管壳侧壁内的第四台阶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卡槽包括设置在下管壳左侧的外侧壁上且一端与第二卡台连通、另一端设置在下管壳侧壁内的第五台阶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卡槽包括设置在上管壳右侧的外侧壁上且一端与第一卡台连通、另一端设置在上管壳侧壁内的第六台阶槽。
进一步的,当上下管道需要碰管时,通过上下管壳的配合安装,实现直接头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川路塑胶集团有限公司;嘉兴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川路塑胶集团有限公司;嘉兴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17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万能管道隐患消除器
- 下一篇:一种低压管道支管接头堵漏装置及其堵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