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个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GmRDBM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1298.6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9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智海剑;殷金龙;王丽群;晋彤彤;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A01H5/00;A01H6/5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傅婷婷;徐冬涛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豆花 病毒基因 大白 大豆花 基因 病毒 氨基酸序列 病毒抗性 蛋白序列 基因编码 软件预测 植株 功能域 测序 敲除 接种 应用 大豆 克隆 改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GmRDBM的应用。本发明从抗大豆花叶病毒品种大白麻上克隆了一个编码CC‑NBS‑LRR功能域的基因GmRDBM。对其进行测序,并通过软件预测获得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大白麻的GmRDBM序列进行编辑,然后对敲除GmRDBM的植株进行接种大豆花叶病毒实验,证明了该基因是大白麻品种的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本发明得到的这个基因及其蛋白序列可以用于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改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因技术领域,涉及一个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GmRDBM的应用。
技术背景
大豆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食用油和蛋白的主要来源。其生产受到多种病害的危害。其中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大豆花叶病毒在全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现,根据侵染能力的不同划分为多种株系;大豆花叶病毒造成的大豆产量损失可达15%~70%;同时,大豆花叶病毒也会导致大豆籽粒的种皮产生斑驳,使品质下降。由于目前没有有效杀灭该病毒的药剂,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而获得抗病基因是培育抗病品种的物质基础。
植物在与病原的长期共存和对抗中进化形成了多种抵御病原入侵或者降低病原在植株内传播速度的机制。其中抗病基因(R基因)能够识别病原,赋予植物最为有效的抗性性状。目前已证明能够抗大豆花叶病毒的基因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个抗大豆花叶病毒的基因GmRDBM,所述基因cDNA核甘酸序列如SEQID NO.1所示。
所述的抗大豆花叶病毒的基因GmRDBM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述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所述基因GmRDBM在培育抗大豆花叶病毒品种中的应用是指将GmRDBM基因通过转基因转入要改良的大豆品种内,可以提高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
本发明的优势与价值:
抗大豆花叶病毒育种是当今大豆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发明鉴定分离出的GmRDBM基因能够抗多个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可以通过转基因等方法导入到感大豆花叶病毒的品种中,改良受体品种,提高大豆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从而保证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国产大豆的供给率。
附图说明
图1GmRDBM的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其中Marker为TAKARA的DNA marker1kb ladder,GmRDBM为cDNA扩增结果,Control为阴性对照。
图2GmRDBM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含有的结构域。通过EMBL-EBI的InterPro工具预测所得。
图3大白麻通过转基因敲除GmRDBM基因后的测序验证。DBM-WT显示的为野生型未敲除的大白麻测序结果,黑框内为敲除靶向序列;前三个峰图为敲除GmRDBM基因后形成的的峰图,a、b、c分别代表不同的插入缺失变异。
图4敲除GmRDBM基因后的大白麻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4 3周后的叶片表型。DBM-GmRDBMKO指示敲除GmRDBM基因后的大白麻叶片;NN-WT指示野生型南农1138-2的叶片;DBM-WT指示野生型大白麻叶片;SC4指示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4株系;PBS为接种磷酸缓冲液的阴性对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1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