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鸭圆环病毒毒株及其灭活疫苗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81110.8 申请日: 2019-01-28
公开(公告)号: CN111484984B 公开(公告)日: 2021-10-29
发明(设计)人: 黄瑜;傅光华;施少华;李兆龙;傅秋玲;万春和;程龙飞;陈红梅;刘荣昌;林建生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7/00 分类号: C12N7/00;C12N7/06;A61K39/12;A61P31/20;C12R1/93
代理公司: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刘奇
地址: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圆环 病毒 及其 疫苗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鸭圆环病毒毒株及其灭活疫苗制备方法,属于病毒疫苗株技术领域。鸭圆环病毒毒株FJ1815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283。基于鸭圆环病毒毒株FJ1815制备的鸭圆环病毒灭活疫苗是国内外首个用于防控鸭圆环病毒病的疫苗,使用所述灭活疫苗免疫鸭21天后,可诱导鸭产生高水平的针对鸭圆环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能有效抵抗鸭圆环病毒感染。所述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好,免疫保护率高达到100%。该疫苗的推广应用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鸭圆环病毒在鸭群中的感染和流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病毒疫苗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鸭圆环病毒毒株及其灭活疫苗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为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的动物病毒颗粒,其基因组为单股负链环状DNA,为最小的致病性动物病毒,为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的成员。该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严重影响鸭生长性能及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的重要病原,2003年首次在德国报道以来,世界各地如美国、德国、韩国及我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感染的报道。我国由本申请人于2008年首次在饲养的鸭群中检测到了鸭圆环病毒。目前已知该病毒在鸭群中广泛存在,不同品种及生长阶段的鸭均可感染。鸭感染圆环病毒后多表现为生长迟缓、被毛杂乱,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鸭免疫系统受到损伤,临床上还发现鸭圆环病毒检测为阳性的病例,多存在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

鸭圆环病毒基因组全长为1988~1996nt之间,含6个200nt以上的ORF,分别为ORFV1、ORFV2、ORFV3、ORFC1、ORFC2、ORFC3。ORF V1编码氨基酸推导序列为292aa的rep蛋白,该蛋白与病毒的复制有关,在ORF V1的下游有1个TATA盒,可能在rep蛋白表达的控制和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ORF C1编码257aa的cap蛋白,为病毒的核衣壳蛋白,其氨基端为精氨酸富集的强碱性氨基酸区域,这与其它圆环病毒类似,在该基因的下游发现1个多聚腺苷信号。在编码区外还存在2个与病毒复制、增殖相关的基因间区:一个位于ORF V1和ORF C1的3′端之间的区域(927~1159nt),它包含4个正向重复序列,该序列可能与病毒的包装效率有关;另一个基因间区位于ORF V1和ORF C1的5′端之间的区域(1935~48nt),由2个反向的重复序列构成了一个发夹结构,在茎环结构的下游有2个6碱基重复序列ACTCCG,该重复序列是rep蛋白的连结位点,与病毒的复制相关。

研究表明,鸭群中流行的鸭圆环病毒呈现生态多样性。应用建立的基因分型方法对鸭圆环病毒进行分子进化分析表明,鸭群中流行的圆环病毒存在两个大的进化谱系(DuCV1和DuCV2),且两个进化谱系又可进一步分为五个基因型(DuCV1a、DuCV1b和DuCV2a、DuCV2b、DuCV2c)。

到目前为止,还未见鸭圆环病毒能在SPF鸡胚、鸭胚等各种禽源成纤维细胞及其他传代细胞成功获得稳定培养的报道。即国内外还没有学者能通过上述培养体系获得该病毒的体外培养毒株。因此,这严重影响了该病治病机理研究及相关疫苗研发的进程,极大阻碍了该病的有效防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鸭圆环病毒毒株FJ1815,所述毒株FJ1815可实现体外稳定增殖培养且具有较好免疫原性。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鸭圆环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基于上述毒株FJ1815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安全性良好,诱导高水平抗体产生的特点,解决了当前该病无法预防的现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鸭圆环病毒毒株FJ1815,duck circovirus,所述鸭圆环病毒毒株FJ1815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28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鸭圆环病毒毒株FJ1815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从鸭新鲜血中分离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11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