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体感信息的实时自适应智能楼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0849.7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0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瑜;张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G16H80/00;G16H20/00;G16H20/30;G16H20/60;G06K9/00;G06K9/62;G08B21/24;G10L15/22;H04L12/2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信息 实时 自适应 智能 楼宇 系统 | ||
一种基于体感信息的实时自适应智能楼宇系统,包含智能家居和智能办公等范畴,系统的主要模块构成是用户端传感器模块、语音识别系统、视频分析系统、云端数据库、云端服务器、移动边缘计算网关及控制模块;用户端传感器模块包括健康数据采集传感器、声音传感器以及视觉传感器;健康传感器获取用户身体健康数据,声音传感器主要是充当麦克风接收用户声波信息,视觉传感器获取使用环境内的图像信息;用户端传感器模块与移动边缘计算网关、语音识别系统及视频分析系统相连,用户端传感器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将声音数据传输给语音识别系统、将图像信息传输给视频分析系统进行预处理。本发明能够在无人介入下实时监测人体健康数据并调整室内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楼宇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人体健康传感信息的实时自适应智能楼宇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系统目前分为有线和无线模式。有线信号通过有线方法连接,接线复杂,成本高,维护困难,组网不容易等缺点使有线智能家居无法大规模实施。目前市面上各大公司的智能设备仍有不足之处:智能音箱可以迎合人们喜好播放音乐,但若设备未被唤醒则无法响应语音控制;智能手环是健康传感器中较为成熟的一种系统,人的运动状况、心率、血压、血氧等数据能够被它实时监控,用户都够直接通过手环或者APP直接查看当前数据。美中不足的是,现有的智能手环只能获取当前的健康数据并存储作为历史数据,将数据显示给使用者,通过使用者本身的判断,分析当前或以往是否有意外情况,而缺少对未来的预测。并且当用户想要了解自身健康情况时需要手动触发手环测量或者设置固定的采样频率测量,缺少根据用户自身的健康情况而自动调整测量的方式,这也是导致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丢弃手环的原因之一。
目前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主要是指令式控制的,需要通过开关、遥控设备控制系统,没有通过人体的体感信息对楼宇内的设备进行智能调控。智能建筑比普通建筑具有更好的信息接收和响应能力,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通过在无人为介入的条件下来调整室内环境,给用户提供一套能够实时监测人体健康数据并通过体感信息智能调控电器的自适应楼宇系统。
本发明能够实现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心率过快或者体温、血压、血氧等数据出现不正常时跳出提醒用户注意;当用户有久坐或超负荷工作时,会提醒用户进行适当的放松运动;通过语音识别用户声音状况可以分析用户性别和年龄等特征,并结合视频分析发现用户情绪不佳时可以播放有助于调整情绪的音乐或脱口秀节目等;医护人员或管理员能够在后台管理系统实时查看用户的所有历史健康数据,能够更快的了解患者身体情况。本发明致力于研究根据健康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健康数据来判断用户当前的身体状况,包括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的判断方法,并通过分析人体健康数据来控制楼宇内的智能电器,改变智能家居的工作状态,实现以人为本、以家庭成员或工作团队成员为核心的健康舒适的智能楼宇系统,力求做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自主分析用户情况并自动控制管理的功能,从而满足人们的根本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体感信息的实时自适应智能楼宇系统,包含智能家居和智能办公等范畴,系统的主要模块构成是用户端传感器模块、语音识别系统、视频分析系统、云端数据库、云端服务器、移动边缘计算网关及控制模块。
用户端传感器模块包括健康数据采集传感器(心率、血压、血氧、体温、加速度等传感器)、声音传感器以及视觉传感器。健康传感器获取用户身体健康数据,声音传感器主要是充当麦克风接收用户声波信息,视觉传感器获取使用环境内的图像信息。用户端传感器模块与移动边缘计算网关、语音识别系统及视频分析系统相连,用户端传感器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蓝牙、WiFi、Zigbee、Z-wave等)将声音数据传输给语音识别系统、将图像信息传输给视频分析系统进行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08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