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的进气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80728.2 | 申请日: | 2019-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8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宽正;浜口大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M35/024 | 分类号: | F02M35/024;F02M35/16;B60K13/02;B62K1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谢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进气部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充分的进气通路且实现空气滤清器盒小型化的鞍乘型车辆的进气部结构。在适用于在悬挂于车架(F)的发动机(E)的后方配设空气滤清器盒(80)的鞍乘型车辆(1)的鞍乘型车辆的进气部结构中,在安装于空气滤清器盒(8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85)安装的侧罩(70)形成指向车体后方侧的侧罩开口(72),将导入空气滤清器盒(80)的外部空气(W)从侧罩开口(72)导入。在侧壁(85)设置进气口(82)且由侧罩(70)覆盖进气口(82)。侧罩(70)包括覆盖侧壁(85)的主体部(75)和在主体部(75)的表面设置的遮檐部件(71)。由遮檐部件(71)的后端缘构成侧罩开口(7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乘型车辆的进气部结构,特别是涉及适用于在发动机的后方配设空气滤清器盒的鞍乘型车辆的鞍乘型车辆的进气部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的是在悬挂于鞍乘型车辆的车架的发动机的后方配设空气滤清器盒、并从在该空气滤清器盒上设置的进气口导入外部空气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1公开有如下结构,在具有座椅架的机动二轮车中,该座椅架从悬挂发动机的车架的后部向车体后方延伸,在被车架和座椅架围成的空间配设空气滤清器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145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将空气滤清器盒的进气口设车体后方侧,并且为了确保空气过滤器的上游侧即污浊侧的容量,在空气盒的靠近后方的位置设置进气通路的折返结构。因此,考虑到空气滤清器盒在车体后方侧大型化而容易对其他部件的布局造成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能够确保充分的进气通路且实现空气滤清器盒小型化的鞍乘型车辆的进气部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进气部结构,其适用于鞍乘型车辆(1),该鞍乘型车辆(1)在悬挂于车架(F)的发动机(E)的后方配设空气滤清器盒(80),在所述空气滤清器盒(8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85)安装有作为外装部件的侧罩(70),在所述侧罩(70)形成有指向车体后方侧的侧罩开口(72),将导入所述空气滤清器盒(80)的外部空气(W)从所述侧罩开口(72)导入。
另外,第二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壁(85)设置有所述空气滤清器盒(80)的进气口(82),所述进气口(82)被所述侧罩(70)覆盖。
另外,第三特征在于,所述侧罩(70)包括:覆盖所述空气滤清器盒(80)的侧壁(85)的主体部(75)、在所述主体部(75)的表面设置的遮檐部件(71),在所述主体部(75)的靠车体前方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73),所述遮檐部件(71)为从所述贯通孔(73)的车体前方侧立设并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形状,所述侧罩开口(72)由所述遮檐部件(71)的后端缘构成。
另外,第四特征在于,侧面观察车体时所述进气口(82)的位置与所述侧罩开口(72)的位置重叠,并且所述贯通孔(73)配设于比所述进气口(82)以及所述侧罩开口(72)更靠车体前方的位置。
另外,第五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82)由指向车宽方向并埋设于所述侧壁(85)的进气管路(84)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构成。
另外,第六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罩(70)的主体部(75)形成有在所述侧罩开口(72)的车体后方侧向车宽方向内侧缩入的凹部(70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07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空气滤清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空气滤清器壳体的新型锁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