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卡用驾驶室锁止机构总成耐久检测台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0095.5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0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饶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止机构 锁钩总成 驾驶室 解锁 锁止手柄 后支架总成 计数器记录 轻卡 上锁 测试设备 固定组件 机构总成 夹具底座 耐久试验 台本发明 大气缸 电器柜 检测台 试验台 检测 对锁 联动 上移 试验 下移 自动化 实物 脱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卡用驾驶室锁止机构总成耐久检测台,属于锁止机构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试验台和电器柜,所述试验台上设有夹具底座组件、锁止机构固定组件、大气缸组件;驾驶室锁止机构上锁时,锁止手柄总成、左、右锁钩总成下移,左、右锁钩总成分别固定在后支架总成上,通过计数器记录上锁次数,驾驶室锁止机构总成解锁时,锁止手柄总成先解锁,联动左、右锁钩总成解锁,左、右锁钩总成从后支架总成上脱离,锁止手柄总成、左、右锁钩总成上移,通过计数器记录解锁次数。本发明代替行业内采用驾驶室实物做试验的模式,实现对锁止机构总成耐久试验的自动化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车锁止机构测试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轻卡用驾驶室锁止机构总成耐久检测台。
背景技术
重卡的驾驶室锁止机构可以将驾驶室和驾驶室后悬锁紧,当需要对驾驶室进行翻转操作时,将锁止机构解锁,使驾驶室与驾驶室后悬松开,驾驶室可实现顺利翻转,便于维修。
由于行业内没有用于驾驶室锁止机构的耐久检测台,因此锁止机构在做耐久试验时是采用驾驶室实物做实验,人工反复解锁和上锁,通过计数器记录上锁和解锁次数,完成试验。采用驾驶室实物做试验,有如下缺陷:其一是其占地空间较大,试验空间受到局限,其二是人力操作,不仅试验周期长,而且效率低,其三是由于每个车型驾驶室不同,需要配合不同型号的驾驶室实物来做试验,成本较高。
因此,设计出一款驾驶室锁止机构耐久检测台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行业内无标准的耐久检测台,国家对耐久检测的相关数据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仅要求能够达到效果即可。对于重卡锁止机构而言,一般行业要求,其耐久次数达到1.5万次,解锁拉力为50-230N,锁止力为180-260N即符合标准。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对驾驶室锁止机构试验时,没有相应的耐久实验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轻卡用驾驶室锁止机构总成耐久检测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代替传统人工试验,实现锁止机构总成耐久试验的自动化,试验周期短、节约人力、节省成本、减少试验场地。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轻卡用驾驶室锁止机构总成耐久检测台,包括试验台和电器柜,所述试验台上设有夹具底座组件、锁止机构固定组件和大气缸组件;
所述夹具底座组件设置于所述试验台的台面上,用来固定左、右锁止机构总成的后支架总成;
所述锁止机构固定组件,位于所述夹具底座组件上方,包括锁止手柄连接组件和锁钩固定组件,所述锁止手柄连接组件固定在锁钩固定组件上,所述锁止手柄连接组件与锁止手柄总成的转动拉杆和锁止手柄相连接,所述锁钩固定组件用来固定左、右锁钩总成以及锁止机构总成;
所述大气缸组件,位于所述锁止机构固定组件上方,且大气缸推杆固接在锁钩固定组件上,在大气缸组件的作用下,推动锁止机构固定组件,以带动左、右锁钩总成、锁止手柄总成上移或下移,上移时解锁,下移时上锁;
所述锁止手柄连接组件上设有上锁传感器和解锁传感器,锁止手柄连接组件依次拉动转动拉杆和锁止手柄时,锁止机构总成解锁,通过解锁传感器实时测量解锁拉力,锁止手柄连接组件推动锁止手柄时,锁止机构总成上锁,通过上锁传感器实时测量锁止力;
试验时,驾驶室锁止机构总成上锁时,锁止手柄总成、左、右锁钩总成下移,左、右锁钩总成分别固定在后支架总成上,通过计数器记录上锁次数,驾驶室锁止机构总成解锁时,锁止手柄总成先解锁,联动左、右锁钩总成解锁,左、右锁钩总成从后支架总成上脱离,锁止手柄总成、左、右锁钩总成上移,通过计数器记录解锁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00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